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扎

鄂扎

?—1702

清宗室、将领。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信郡王多尼次子。顺治十八年(1661),袭爵。康熙十三年(1674),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藩”叛乱之机,起兵反清。次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之。大败敌伏兵于达禄,迎郡主还。布尔尼兄弟仅以30骑遁逃,收编其余众13000余户,因功受奖。三十五年(1696),从康熙帝北征准噶尔部噶尔丹,领正白旗营。四十一年十月卒。

猜你喜欢

  • 打里打外

    并列 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事务。浩然《浮云》:“娶了媳妇,就有了个知冷知热的亲人,就有了个~的帮手。”△描写人能干之语。

  • 乡试。

    是科各省考官有刘墉、王昶、铁保、吴省钦、金士松、曹振镛、石韫玉、戴衢亨等。据法式善《清秘述闻》卷八。所取举人有宋湘(《清秘述闻》卷八)、吴蒸(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四)、程含章(《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卷四七)、谢兰生(《番禺县续志寓贤传》本传)、洪坤煊(戚学标《孝

  • 公父

    读音:gōng fǔ【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季悼之子靖,字公父,其后有公父氏(12,17,21,60)。【变】 一作公甫(17)。【人】 公父歇,即公父文伯,鲁国人(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鲁季悼子之子靖字公父之后也。”此以字为氏。一作“公甫”。春秋时鲁有公父·文伯; 郑有公父·定叔。

  • 越喜部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越喜靺鞨。所在有3说:一说在今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地区;一说包括今黑龙江省富锦县至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及其以下地方、乌苏里江两岸;旧说在今吉林省怀德县至辽宁省铁岭县一带。唐开元至贞元年间(713—805),多次派人向唐朝贡。渤海强盛时役属于渤海,渤海在其地置怀远、安远2府。渤海亡后,其民被辽分散迁徙,大部分移居今吉林省怀德县至辽宁省铁岭、彰武县

  • 穆村镇

    (1)在山西省柳林县中部。面积35.8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穆村,人口 2450。因姓氏得名。1949年为离石县二区,1954年设穆村乡,1958年属柳林公社,1971年划入柳林县,1984年设镇。主产小麦、高粱、谷子、玉米、蔬菜,特产大蒜。有采煤、炼焦、电力、洗煤、水泥预制等

  • 半斤八两

    《五灯会元.瑞岩法恭禅师》:“踏着秤砣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与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用于贬义。《水浒传》一○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叶圣陶《外国旗》:“他胆小,我

  • 圩塘镇

    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北部,北濒长江。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圩塘,人口 2200。原名于塘,因于姓得名;后改今名。1949年为圩塘镇。1955年改置圩塘乡,旋龙岗乡等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为圩塘乡,1992年改置镇。1995年由武进市划入常州市。主产稻、小

  • 萧承之

    【生卒】:384—447 【介绍】: 南朝宋南兰陵人,字嗣伯。齐高帝萧道成父。才力过人。为汉中太守,助萧思话平杨难当,以功加龙骧将军,出为南泰山太守,封晋兴县男。 【萧承之作品 ==>】 

  • 走坡

    仫佬族男女青年传统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仫佬族聚居区。于圩日等集体集会时举行,以八月十五“后生节”和春节期间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是时男女青年盛装结队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开展此项活动。人们通过对唱山歌找寻对象,互送月饼和布鞋等礼品,在对歌中,互倾爱情,如双方有意,可再邀对唱,以至结成连理。

  • 租曹掾

    官名。北齐诸州、郡、县置,租曹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