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书名。亦名《华阳国记》。东晋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即今四川崇庆人)撰。凡12卷,附属1卷。书成于永和十年(354)。宋以后刻本渐多,现存本以明嘉靖张佳胤刊本和刘大昌刊本为最早,《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国学基本丛书》等本较通行,以清顾广圻校正廖寅刊本为佳。分地志4篇:巴、汉中、蜀、南中;载记5篇:公孙述、刘二牧,刘先主、刘后主,大同,李特、雄、期、寿、势;人物传2篇:先贤(上中下)、后贤;序志及士女目录1篇。各篇旨意,分揭于《序志》。记述自远古至东晋永和三年(347)期间,巴、汉中、蜀、南中等地区的郡县沿革、史事及公孙述、刘备等人的活动事迹。因将地理记载、历史编年、人物传记合为一编,开编纂地方志之先例,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南中(相当于今四川南部及云南、贵州西北地区)为古西南夷地,因对濮、叟、昆、摩沙、羌等少数民族的事迹有涉及,对研究民族史具有参考价值。是书南宋前已残缺,又往返传钞刻翻版,错落渐多。1984年巴蜀书社出版今人刘琳《华阳国志校注》。

猜你喜欢

  • 劄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扎哩卫。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扎哩卫,并说清代有扎里河在齐齐哈尔东,入屯河(今汤旺河)。

  • 征南

    《后汉书.岑彭传》:“建武二年……秋,彭破杏,降许邯,迁征南大将军。”《晋书》卷三十四《羊祐传》:“咸宁初,除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得专辟召。”又,同书《杜预传》:“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祐、张华与帝意合。祐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及祐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帝甚嗟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汉岑彭,晋代羊祐、杜预等人均以南征有

  • 左翼中左旗

    清雍正十年(1732)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勒吉图南。

  • 晋州

    ①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境内。《资治通鉴》: 东晋咸安元年 (371) 二月,“都督秦、晋、凉、雍州诸军事”。胡注: “前此未有晋州;凉之张氏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秦盖于此置晋州也。”后废。 ②北魏建义元年 (528) 改唐州置,治所在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

  • 清紀年 干支己卯 公元1879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清 (11)愛新覺羅載湉 北京 德宗 景 1 光緒5年   月 曆 表6592—384—2407755 月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日 1 2 3 4 5 6 日 1 2 3 4 5 6 日 1 2 3 4 5 6 日 1 2 3 4 5 6 日 1 2 3 4 5 6 日 1  公曆1月

  • 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地位卑微。 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 表现一个爱国者关心国事的高尚情怀。语出宋.陆游《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十四》(《小说月报》1982年12期):“军长听罢又站起来:‘这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像梁三喜他们,尽管十年动乱给他们留下了难言的苦楚,但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以身许国!’”毛书征《重奖与精神》(《长江日报》1

  • 《八观》的著作时代,罗根泽《管子探源》以为“西汉文景后政治思想家作”,胡家聪以为

    根据主要有:“饥饱之国”等八观应在分裂割据的战国时代,不应在西汉文景时期刘氏同姓王国;文中“寄生之君”、“亡国弑君”可证写于战国;“内者廷无良臣,兵士不用,囷仓空虚。而外有强敌之忧,则国居而自毁矣”不符合汉初实际;本篇思想属于齐法家体系;晁错《论贵粟疏》承

  • 大郑镇

    在辽宁省庄河市西南部,南临黄海。面积248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郑屯,人口 570。因郑姓首居此地得名。1956年为大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2000年高阳镇并入。主产玉米、高粱等。渔业发达。有机械制造、建材、电子仪器等厂。城庄铁路和20

  • 三条岭

    在今四川万源市北。《方舆纪要》卷69太平县:三条岭“在县治北二里”。

  •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南宋水利志。魏岘撰。二卷。岘,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祐年间成书。四明指当时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市。鄞江源自四明山,出山峡后,诸溪之水与甬江通流,稍遇亢旱,咸潮上溯,耕饮不利。唐大和七年(833)鄮令王元于它山筑堰,以捍江潮。岁久废坏,南宋嘉定间岘请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