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诗词古文>晁错论原文和赏析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
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
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
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
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
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
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晁错论》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

赏析

cháo cuò lùn
晁错论

tiān xià zhī huàn, zuì bù kě wèi zhě, míng wéi zhì píng wú shì, ér qí shí yǒu bù cè zhī yōu.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zuò guān qí biàn, ér bù wéi zhī suǒ, zé kǒng zhì yú bù kě jiù qǐ ér qiáng wèi zhī, zé tiān xià niǔ yú zhì píng zhī ān ér bù wú xìn.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wéi rén rén jūn zǐ háo jié zhī shì, wèi néng chū shēn wéi tiān xià fàn dà nàn, yǐ qiú chéng dà gōng cǐ gù fēi miǎn qiǎng qī yuè zhī jiān, ér gǒu yǐ qiú míng zhī suǒ néng yě.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tiān xià zhì píng, wú gù ér fā dà nàn zhī duān wú fā zhī, wú néng shōu zhī, rán hòu yǒu cí yú tiān xià.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
shì zhì ér xún xún yān yù qù zhī, shǐ tā rén rèn qí zé, zé tiān xià zhī huò, bì jí yú wǒ.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xī zhě cháo cuò jìn zhōng wèi hàn, móu ruò shān dōng zhī zhū hóu, shān dōng zhū hóu bìng qǐ, yǐ zhū cuò wéi míng ér tiān zǐ bù yǐ chá, yǐ cuò wèi zhī shuō.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
tiān xià bēi cuò zhī yǐ zhōng ér shòu huò, bù zhī cuò yǒu yǐ qǔ zhī yě.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gǔ zhī lì dà shì zhě, bù wéi yǒu chāo shì zhī cái, yì bì yǒu jiān rěn bù bá zhī zhì.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xī yǔ zhī zhì shuǐ, záo lóng mén, jué dà hé ér fàng zhī hǎi.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fāng qí gōng zhī wèi chéng yě, gài yì yǒu kuì mào chōng tū kě wèi zhī huàn wéi néng qián zhī qí dāng rán, shì zhì bù jù, ér xú wèi zhī tú, shì yǐ dé zhì yú chéng gōng.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fū yǐ qī guó zhī qiáng, ér zhòu xuē zhī, qí wèi biàn, qǐ zú guài zāi? cuò bù yú cǐ shí juān qí shēn, wèi tiān xià dāng dà nàn zhī chōng, ér zhì wú chǔ zhī mìng, nǎi wèi zì quán zhī jì, yù shǐ tiān zǐ zì jiāng ér jǐ jū shǒu.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qiě fú fā qī guó zhī nán zhě, shuí hū? jǐ yù qiú qí míng, ān suǒ táo qí huàn.
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
yǐ zì jiāng zhī zhì wēi, yǔ jū shǒu zhì ān jǐ wéi nán shǒu, zé qí zhì ān, ér qiǎn tiān zǐ yǐ qí zhì wēi, cǐ zhōng chén yì shì suǒ yǐ fèn yuàn ér bù píng zhě yě.
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dāng cǐ zhī shí, suī wú yuán àng, cuò yì wèi miǎn yú huò.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
hé zhě? jǐ yù jū shǒu, ér shǐ rén zhǔ zì jiāng.
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
yǐ qíng ér yán, tiān zǐ gù yǐ nán zhī yǐ, ér zhòng wéi qí yì.
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
shì yǐ yuán àng zhī shuō, de xíng yú qí jiān.
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
shǐ wú chǔ fǎn, cuò yǐ shēn rèn qí wēi, rì yè cuì lì, dōng xiàng ér dài zhī, shǐ bù zhì yú lèi qí jūn, zé tiān zǐ jiāng shì zhī yǐ wéi wú kǒng, suī yǒu bǎi àng, kě dé ér jiān zāi? jiē fū! shì zhī jūn zǐ, yù qiú fēi cháng zhī gōng, zé wú wù wèi zì quán zhī jì.
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shǐ cuò zì jiāng ér tǎo wú chǔ, wèi bì wú gōng, wéi qí yù zì gù qí shēn, ér tiān zǐ bù yuè.
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
jiān chén dé yǐ chéng qí xì, cuò zhī suǒ yǐ zì quán zhě, nǎi qí suǒ yǐ zì huò yú!
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译文注释

《晁错论》的诗词大意

天下的祸害,最不能做的事,名为治平无事,但它确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化,而不为之所,恐怕就会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起而强为之,天下就习惯于社会的安定而不相信我们。
只有仁人君子杰出人物,为能从自身而为天下人侵犯大难,以求成功;这当然不是努力一个月的时间,而如果以求名的人所能做到的。天下太平,无缘无故挑起大难的方面;我发的,我能收回的,然后有借口在天下。
事到临头,却想慢慢去的,让其他人承担责任,那么,天下的灾祸,一定要聚集在我。
从前晁错竭尽忠心为汉,阴谋削弱崤山以东的诸侯,山东诸侯联合起来,以诛杀晁错为名;而皇帝不能明察,以错为的说法。
天下的人都悲叹晁错因为忠诚而受灾祸,不知道错有以取的了。
古之立大事者,不仅有卓越的才能,,而且具有坚韧不拔的志向。
从前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大河,放的海。
正在他的功业尚未完成的时候,大概也有溃洪水横冲直闯的可怕灾难;只有能预知它理所当然,事情甚至不害怕,而徐为的图,因此获得了成功。
凭七国的强大,而突然削减的,它是改变,难道值得奇怪吗?错不在这个时候献出自己,为天下当大灾难的冲击,而控制吴、楚的命令,是为保全自己的办法,要想使天子亲自率领,自己留守。
再说头发七国叛乱的,是谁吗?我想他的名字,怎能逃避祸患。
以自己将到来的危险,与留守到安;自己做难的罪魁祸首,选择十分安全,而让天子用最危险,这是忠臣义士愤恨而不公平的原因。
当时,虽然没有袁盎,错也不免于祸。
什么的?自己想留守,而让皇帝亲自将。
按照常理上说,天子已经难的了,而违背了他的建议。
所以袁盎的话,可以行在其间。
使吴、楚七国叛乱,晁错挺身而出承担危险,一天夜里淬磨,向东而等待的,使不至于连累了你,那么天你将依靠他而无所畏惧,虽然有各种罐,可以离间呢?唉!世上的君子,想寻求不同寻常的功,就没有致力于为保全自己的办法。
让晁错自己带兵去讨伐吴楚,不一定不会成功,只是他想保全自己,而皇上不高兴。
奸臣能够钻空子,晁错用来保全自己的,于是他们自我祸吗!*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