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

以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佛教也沿用。《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推崇备至。


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两肘、双膝和头都着地,称作“五体投地”。《楞严经》卷1:“~,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比喻崇拜或佩服到极点。冰心《冰心文集》:“对于这种女人,我只有~。”△褒义。多用于佩服到极点方面。→顶礼膜拜 心悦诚服 首肯心折 ↔不甘雌伏 不甘示弱


解释 用双肘、双膝及头一起着地行礼。后用来比喻佩服到极点。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 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 膝;六长踞;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取经十九年间 游历印度、西域的见闻实录,系奉唐太宗之命,由玄奘口述,弟 子辩机整理而成。该书记载了西域至印度一百二十八个国家的都 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 等情况,在历史、地理、考古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印度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 一是用言语慰问;二是低头示敬;三是把手高举起来作揖;四是 两手相合以示敬;五是屈膝示敬;六是蹲坐时挺直腰杆;七是弯 曲两手两膝示敬;八是弯曲 两手两膝再加上低头而表示 尊敬;第九即“五体投地”, 是九种礼仪中最恭敬的礼拜 方式。“五体”即“五轮”, 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 体投地”就是两手两膝及额 头都至地以示敬,其过程可 描述为,正立合十,屈膝屈 肘至地,翻掌,顶礼膜拜。

反义 嗤之以鼻

例句

不少同学对李教授佩服得 五体投地。


猜你喜欢

  • 伯勒克

    见“别儿哥”(1069页)。

  • 桑龙错

    又作桑隆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南三十六里处。藏语意为善谷、优谷。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1951年后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 袖金锤

    形容强横勇武的举动。唐杜牧《少年行》: “猎敲白玉镫,怒袖紫金锤。” ●《汉书淮南厉王传》: “厉王(刘长)有材力,力扛鼎,乃往请辟阳侯(审食其)。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金椎椎之,命从者刑之。” 椎: 通 “锤” 。汉淮南厉王刘长,怨恨辟阳侯审食其未能尽力营救他的母亲

  • 象泉河

    藏语称朗钦藏布,意为象嘴河。《卫藏通志》:“唐古忒语(藏语),朗卜切(狼千),泉也。山形似象,口有泉流出,故名。”在西藏自治区西部。源出冈底斯山,流经普兰、噶尔、札达等县境,西北流入印度境,称萨特莱杰河,注入印度河。长309千米,流域面积2.28万平方千米。支流有门

  • 迦魯

    读音:Jiālǔ【综】 元时姓。元世祖时有迦鲁纳答思,畏吾儿人,通天竺教与诸国语(21,57,60)。元代畏吾儿(今译作“维吾尔”) 族姓氏。元世祖时有迦钱·纳答思,通天竺教及诸国语。《元史》有传。《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元姓,世祖时有迦鲁·纳答思。”据此,《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称其为“蒙古族姓”,误。

  • 乌图布拉格镇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中部。面积750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乌图布拉格,人口930。镇以驻地名。镇区清时已成村。乌图布拉格,蒙古语为“长泉”之意。1950年前先后分别划归一区和三区管辖。1958年成立星火公社,1978年改名乌图布拉格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置

  • 中路右翼后旗

    即赛音诺颜部右翼后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加尔嘎郎特一带。

  • 汪世显

    字仲明,巩昌盐川人。系出旺古族。初为金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帅。后阔端驻兵城下,才率众降附。后从南征,断嘉陵、捣大安,定资州,略嘉定、峨眉,攻重庆。1241年在成都击杀蜀帅陈隆之。1243年拜便宜总帅。后病逝,追封陇西公,谥义武。 【生卒】:1195—1243 【介绍】

  • 张奴婢

    【生卒】:1188—1262 【介绍】: 元汴梁路鄢陵人。张荣子。袭父职,累迁辅国大将军,领蒙古汉军守均州。宋兵攻城,为流矢中右臂。 【张奴婢作品 ==>】 

  • 国子生

    指在国子学或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一般为官员子弟,晋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子弟方许为国子生;唐代规定为文武官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官曾孙;宋代为京官七品以上子孙;金代为宗室及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三品以上兄弟子孙年十五以上者,方许入国子监为国子生。元代随朝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