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拉苏镇

海拉苏镇

(1)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北部、大兴安岭东麓。面积687平方千米。人口9740。镇人民政府驻海拉苏尔,人口1920。1903年始有人居住,1925年形成聚落。1956年建乡,1958年改属卧牛河公社,1961年析置海拉苏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置镇。农产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畜产牛、绵羊、猪。有砂石、综合加工、砖瓦等厂。滨洲铁路经此,有公路通市区。(2)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东北部、西拉木伦河南岸。面积739平方千米。人口6250。镇人民政府驻海拉苏,人口2000。海拉苏系蒙古语,意为“榆树”,因有大片榆树林得名。1949年属第七区,1956年改海拉苏苏木,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畜产牛、马、绵羊、山羊,草原红牛为优良品种。特产麻黄、山杏、芦苇。建有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和灌区渠道。赤天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拒阳郡

    北周置,属商州。治所在拒阳县(今陕西洛南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洛南县地。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拒阳县(今陕西洛南县东南)。隋开皇初废。

  • 边务大臣

    官名。全称为“川滇边务大臣”。清末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专管移民垦殖之事。所属有书记等官。官名。清末置,掌理边防事务。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以“督办广西边防事务”名义任命。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任命督办川滇边务大臣。

  • 千载一会

    见“千载一遇”。《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上下俱欲,欢然交欣,~,论说无疑。”

  • 大围关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大为镇。明置大围山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嘉定府二》:大围关“在峨眉县西南八十里”。

  • 阿厮兰汉

    高昌师子王。九世纪时,回鹘西迁,其中一支在此耕牧,建立政权,故又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太平兴国六年(981),遣都督麦索温来朝贡。同年,太宗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使高昌。八年(983),遣使安鹘卢至汴京朝贡。景德元年(1004),遣使金延福来贡。 【阿厮兰汉作品

  • 接䍠斜

    形容醉酒貌。 北周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 “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高阳今日晚,应有接篱斜。 ” 篱: “䍠” 字之误。 参见:○山简醉 【检索接䍠斜 ==>】 古籍全文检索:接䍠斜     全站站内检索:接䍠斜

  • 继晷焚膏

    见“焚膏继晷”。明邵璨《香囊记庆寿》:“青云梦杳,且就学趋庭,~。”

  • 重喜

    【生卒】:?—约1277 【介绍】: 元蒙古束吕糺氏。脱察剌子。世祖中统间,从攻李璮有功。至元间,屡从攻宋。十三年,驻瓜洲,与宋姜才、李庭芝战,皆胜。进昭勇大将军、婺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卒。 【重喜作品 ==>】 

  • 焦廷琥入学。

    据闵尔昌《焦理堂先生年谱》。

  • 张穆应顺天乡试遭诬。

    祁叔颖《頁斋文集序》云:“岁己亥,应顺天乡试,携瓶酒人。监搜者呵曰:‘去酒!’石州辄饮尽而挥弃其余沥。监者怒命悉索之,破笔砚,毁衣被,无所得。石州扪腹曰:‘是中便便经笥,若辈岂能搜耶?’监者益忿,乃摭笔曩中片纸有字一行,谩曰:‘此怀挟也!’送邢部谳,白其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