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新唐书·徐旷传》

《新唐书·徐旷传》


新唐书
原文

    徐旷,字文远,南齐司空孝嗣五世孙。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江陵陷,俘以西,客偃师,贫不能自给。兄文林鬻书于肆,文远日阅之,因博通《五经》,明《左氏春秋》。时耆儒沈重讲太学,授业常千人,文远从之质问,不数日辞去。或问其故,答曰:“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观?”重知其语,召与反复研辩,嗟叹其能。性方正,举动纯重,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皆从受学。
隋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诏与汉王谅授经。会谅反,除名为民。大业初,礼部侍郎许善心荐文远及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为学官,擢国子博士,恺等为太学博士。世称《左氏》有文远,《礼》有褚徽,《诗》有鲁达,《易》有陆德明,皆一时冠云。文远说经,遍举先儒异论,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听者忘劳。越王侗署国子祭酒。
    时洛阳饥,文远自出城樵拾,为李密所得。密使文远南向坐,备弟子礼拜之,文远谢曰:“前日以先王之道授将军,今将军拥兵百万,威振四海,犹能屈体老夫,此盛德也,安敢不尽?将军若欲为伊、霍,继绝扶倾,吾虽老,犹愿尽力;如为莽、卓,乘危迫险,则仆耄矣,无能为也!”密顿首曰:“幸得位上公,思所以竭力,先征化及刷国耻,然后入见天子,请罪于有司,惟先生教之。”答曰:“将军,名臣子,累世尽节,前陷玄感党,迷未远而复,今若终之以忠,天下之人所望于将军者。”密顿首曰:“恭闻命。”俄而世充专制,密又问焉,对曰:“彼残忍而意褊促,必速于乱,将军非破之不可以朝。”密曰:“常谓先生儒者,不学军旅,至筹大计,乃明略过人。”
    密败,复入东都。世充给稍异等,而文远见辄先拜。或问:“君踞见李密而下王公,何邪?”答曰:“密,君子,能受郦生之揖;世充,小人,无容故人义。相时而动可也。”世充僭号,以为国子博士。子士会奔长安,世充怒绝其禀,文远饿几死数矣。身出樵,为罗士信所获,送京师,仍为国子博士。
高祖幸国学观释奠,文远发《春秋》题,论难锋生,随方占对,莫能屈。帝异之,封东莞县男。卒,年七十四。
(取材于《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译文

    徐旷,字文远,是南齐司空徐孝嗣的五世孙。父亲名彻,曾任梁朝秘书郎,娶元帝女安昌公主为妻。江陵陷落,被俘虏到西方,客居偃师,贫困不能自给。兄徐文林在书市卖书,徐文远天天在那里读书,于是博学并精通《五经》,尤其通晓《左氏春秋》。当时年老博学的儒者沈重在太学讲学,跟他学习的常达千人,徐文远也跟随他请教问题,不几天就告辞离去。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先生所讲的都是字面上的话而已。至于内涵深意,他也没有发现,还有什么可听的?”沈重知道了他的话,召他前来和他反复研讨辩论,叹赏他的才能。徐文远本性正直,举止纯朴庄重,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都曾跟随他学习。
    隋朝开皇年间,几次迁任为太学博士,皇帝下诏令他给汉王杨谅讲授经书。适逢谅谋反,徐文远被削职为民。大业初年,礼部侍郎许善心推荐徐文远和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任学官,徐文远升任国子博士,包恺等人任太学博士。世称《左氏春秋》有徐文远,《礼》有褚徽,《诗》有鲁达,《易》有陆德明,都是当时之冠。徐文远讲经,先遍举诸儒的不同论点,再分辨是非,最后说出新意来加以折衷,听讲的人都忘了疲倦。越王杨侗委任他为国子祭酒。
    当时洛阳闹饥荒,徐文远自己出城去拾柴,被李密的部下俘获。李密让徐文远朝南而坐,向他行弟子之礼,徐文远答谢说:“以前曾用先王之道授将军,如今将军拥兵百万,威震四海,还能屈身敬老夫,这是大德呀,怎敢不尽力呢?将军如果想做伊尹、霍光,继绝世扶倾覆,我虽然老了,仍愿尽力相助;如果想做王莽、董卓,乘人之危去冒险,那么我老了,不能做什么啦!”李密顿首说:“有幸得到上公之位,想因此而竭尽全力,先征讨宇文化及来洗刷国耻,然后进宫朝见天子,向有关部门去请罪,希望先生赐教。”徐文远回答说:“将军,是名臣之子,几世尽节,以前陷入杨玄感之党,迷途不远而知返,如今如果能以忠而终,正是天下的人对将军的期望。”李密顿首说:“恭听先生教诲。”不久王世充独断独行,李密又去请教徐文远,他回答说:“王世充残忍而心胸偏狭,一定会迅速作乱,将军不打败他不可以入朝觐见皇帝。”李密说:“常说先生是儒者,不学军旅之事,然而到筹划大计时,却有超人的智谋。”
    李密失败后,徐文远再次进入东都。王世充对他的供给稍有优待,而徐文远见到他就先行礼。有人问他:“您见李密时很傲慢而见王公时却很尊敬,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李密,是君子,能接受郦生的揖拜;王世充,是小人,没有容纳故人的情谊。随机而动是可以的。”王世充冒用帝王的称号,任命他做国子博士。其子徐士会投奔长安,王世充生气断绝了他的口粮,徐文远几次险些饿死。他亲自出城打柴,被罗士信的部下抓获,送到京城,仍做国子博士。
    高祖驾幸国学观看奠祭先圣先师的典礼,徐文远阐发《春秋》的大义,辩论问难口如生锋,随机应对,没有谁能问倒他。高祖很赏识他,封赠东莞县男。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新唐书·徐旷传》    

猜你喜欢

  • 脍鲤

    《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包鳖脍鲤。”《诗经.小雅.六月》中有“包鳖脍鲤”句,为宴请友朋的佳肴。后遂用为待客热情之典。唐.钱起《送丁著作佐台郡》诗:“带经怡府吏,脍鲤待乡人。”

  • 陈棐

    【介绍】: 明河南鄢陵人,字汝忠,号文冈,一说字文岡。嘉靖十四年进士。任礼科给事中,直谏敢言,不避权贵。因忤旨谪大名长垣丞,升知县,莅政宽平,为吏民畏服。官至宁夏巡抚、都御史。有《陈文冈集》。 【陈棐作品 ==>】 

  • 二十二日,李伍汉卒,年七十七岁。

    据饶汝楫《李剩叟先生墓志铭》(《壑云篇文集》卷首)。

  • 王廷义

    【生卒】:925——971景长子。以善骑射,周世宗擢为虎捷都虞侯,迁龙捷右第二军都校、领珍州刺史。宋初,改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开宝二年(969),从征太原,临阵督战,鼓励将士攻城,中矢而死,诏赠建雄军节度使。【生卒】:923—969宋莱州人。王景子。宋初为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太祖乾德四年,率师护治滑州灵河新堤。六年,督治京城。开宝二年加领横州团练使,从征太原,矢中脑而卒。好夸诞,每言“我当代王景之

  • 读音:mín【源】 ①见《姓苑》(15,21)。②锡伯族姓。【布】 四川武胜(321)、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北京、新疆巩留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湖北之监利,四川之通江、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元代有民安图。

  • 可报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三月一日(1911.3.30)在广州创刊。日报。名为咨议局议员主办,实为革命派言论机关。陈炯明经理,朱执信、叶夏声、马育航等主笔。提倡民主革命,鼓动新军反满。大量报道、评论温生才刺杀孚琦事件,借以宣传反清。当局以鼓吹暗杀、诋毁宫廷等罪名查封,发行二

  • 和岘

    【生卒】:933—988 【介绍】: 宋开封浚仪人,字晦仁。和凝子。后晋时以门荫入仕。宋初授太常博士,历夔、晋二州通判。太宗朝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坐以官船载私货谋利,削籍配隶汝州。后起为太常丞,官终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通晓音律,曾以王朴律准校洛阳司天台影表石尺制

  • 袁袠(1502—1547)致函其兄袁褧,托以序刻其诗文集。

    时袁袠病势已极为沉重。袁褧《家弟永之文集序》:“岁壬寅(1542),永之自南兵部员外郎转广西督学佥事,明年癸卯春仲寄余书曰:‘弟必死于桂林矣!所著诗文已成集,凡若干卷。兄知弟,为弟序而梓之。’”袁袠字永之,其集刊行于嘉靖丁未(1547)八月,距其去世三月左右。

  • 庄舃

    【介绍】: 战国时越国人。出身鄙贱,仕楚为执珪。尝病,楚王以为既已富贵,当不思越。侍者以为病中思故乡则作越声,否则作楚声。使人往听,正作越声。 【庄舃作品 ==>】 

  • 蓬壶

    即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形如壶器,故称。王绩《古意六首》之六:“朝栖昆阆木,夕饮蓬壶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