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对
官制用语。唐宋时宰相于宣政殿奏对退班后,待制官、御史台左右巡官等皆得引对,以其次于宰相之后而得对奏于皇帝,故谓次对。
官制用语。唐宋时宰相于宣政殿奏对退班后,待制官、御史台左右巡官等皆得引对,以其次于宰相之后而得对奏于皇帝,故谓次对。
魏州大名(今属河北)人。少为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军士。后唐庄宗时任诸军指挥使,明宗时历任数州刺史。从张虔钊讨潞王,与杨思权反戈,末帝任为应州节度使。后晋高祖即位,拜右卫大将军。后出奔淮南,为人所杀。(,参见《新五代史》) 【介绍】: 五代时魏州人。少勇健。初为杨师
偏正 在胸中暗暗立下的志向。语出《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例]他知道时机尚未成熟,但却立下~:有朝一日,一定要取下仇人的头来祭奠父母。△用于志向方面。→胸怀大志
官署名。明朝内府所属机构,隶内官监,设宦官进行管理。与木作、瓦作、东行作等负责营造宫室、陵墓等事。
宋和州人,字伯象,一作次象。由进士历官知兴国军。著《睽车志》,纪鬼怪神异,多高宗建炎、绍兴及孝宗乾道、淳熙间事,间录汴京旧闻。往往缘饰附会,多涉荒诞,实意主劝戒。
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长着眼睛却不认识泰山。后因以“有眼不识泰山”用为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人的典故。明.施耐庵《水浒》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主谓比喻地位高本领大的人就在眼前却认不出来。语本《文子·九守》:“夫目察秋毫之末者,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金玉之声者,目不见太山之形。”太山,即泰山。元·柯丹邱《荆钗记·觅真》:“元来
亦称王不花,高丽人。因与皇后奇氏同乡,便以阉人入事皇后,为资正院使。至正年间,顺帝厌政,他乘间用事,与宣政院使脱欢,同恶相济。二十三年(1363)为监察御史也先帖木儿劾奏奸邪,皇后庇护。后为集贤大学士、崇正院使。又以扩廓帖木儿为外援、诬孛罗帖木儿与老的沙图谋不
《晋书.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尚书令、仆射、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古时官吏常执笏,头上簪着白笔,有事便取笔记在笏上。以后,以手版代笏,笏上置白笔。唐.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词语白笔】 汉语词典:白笔
在湖南省攸县北部。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皇图岭,人口6000。以地多黄色土壤,得名黄土岭,后谐音演变成今名。1950年属攸县三区。1956年设皇图岭乡。1958年为东风公社。1961年设皇图岭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花生、油茶、茶叶。有果脯加工、化工、鞭炮、
【生卒】:1561——1620姓爱新觉罗。明后期辽东女真族后裔。塔克世(后追尊为清显祖)第二子。骁勇善战。从努尔哈赤征伐,屡立战功。赐号“青巴图鲁”(诚毅)。明泰昌元年(清天命五年)卒。顺治十年(1653)追封谥诚毅勇壮贝勒。【生卒】:1561—1620清太祖弟。初授台吉,以功赐号诚毅。尝随太祖攻哲陈部,以八十人败敌八百余。顺治间追封多罗贝勒,谥勇壮。
天子对年长的异姓诸侯之称。见《仪礼·觐礼》、《汉书·贾谊传》,参看“伯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