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召之臣
不可召致的贤臣。《孟子·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后汉书·杨秉传》:“夫明王之世,必有不召之臣,圣朝弘养,宜用优游之礼。”
不可召致的贤臣。《孟子·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后汉书·杨秉传》:“夫明王之世,必有不召之臣,圣朝弘养,宜用优游之礼。”
即今山东济宁市西南马房屯。1946—1949年为济宁县治。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雅。天启中,以岁贡生官常熟县教谕。有《诗经微言合参》等。 【唐汝谔作品 ==>】
书名。清王鸣盛撰。八十二卷。综合性学术笔记,以论证经义、史地、小学为主,旁及人物、制度、名物、诗文。原分为十类,九十五卷。《说录》(论典籍)十四卷,《说字》二十二卷,《说地》十四卷,《说人》十卷,《说物》二卷,《说制》十二卷,《说集》六卷,《说通》二卷,《
【生卒】:?—504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季豫。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北海王加侍中、征北大将军。孝文帝南征,详行中领军,留守。孝文帝死,详以司空辅政。宣武帝览政,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为人贪得无厌、淫乱奢侈。后尚书仆射高肇言其与茹皓谋逆,中尉崔亮又
【介绍】: 見十五年相邦春平侯劍(集成11691)、十五年守相廉頗鈹(集成11702)、十七年相邦春平侯劍(集成11714)、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鈹(集成11713),戰國晚期人,名句,趙孝成王十五年到十七年(前251年-前249年)前後,先後擔任邦左庫和邦右庫冶鑄作坊的冶吏。
?—303 西晋济阴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字玄仁。以清辩鉴察称。太康中为贼曹属。惠帝初为尚书郎。外戚杨骏执政,人多附会,独正直不阿。骏诛,拜右丞,封成阳子,迁右军将军。赵王伦杀司空张华,以华婿免官。齐王同辅政,为侍中、中书令,进爵为公。长沙王乂专权,受河间王
雄子。仕隋历义州刺史、淮南太守、司隶大夫等职。随军攻高丽,路遇杨玄感弟逃赴玄感,避人长谈。被告发,炀帝以其兄恭仁正将兵,未究其事。綝忧惧发病死。(,参见《北史》) 【介绍】: 隋宗室。文帝族孙。性和厚,颇有文学。历义州刺史、淮南郡太守。杨玄感叛,玄感弟杨玄纵
【介绍】: 唐末人。曾寓居台州。有诗名。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清奇雅正主下升堂者。有集一卷,又著《文章玄妙》一卷,论诗歌声病、对偶,今皆不存。 【任翻作品 ==>】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载:晏子对曰:“臣愚,不能复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后以“避贤路”谓避位让贤。《晋书.元帝纪》:“帝遣使谓敦(王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于瑯邪,以避贤路。’”《魏书.辛雄传》:“雄面辞曰:‘臣不能死事,俯眉从贼,乃是朝廷罪人,纵陛下不赐诛罚,而北来尚书勋高义重,臣宜避贤路。’”【词语避贤路】 汉语词典:避贤路
比喻象征天命的图篆。唐王勃《〈乾元殿颂〉序》: “灵爻密发,八方昭大有之和; 宝箓潜开,六合启同人之会。” 参见:○宝图 【检索宝箓 ==>】 古籍全文检索:宝箓 全站站内检索:宝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