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弘吉剌

弘吉剌

读音:Hóngjílá

【源】 ①蒙古人姓。源出蒙古迭儿列斤族系,在辽时译称〔王纪剌〕,至金时译称〔光吉剌〕或〔广吉剌〕,至元时多数蒙古人称弘吉剌,当以部为氏。金时散居呼伦湖东南,元时迁到漠南地区,后散处山东济宁路、青海西宁州、陕西岐山以西、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城)等路。②剌真八都(亦作淋沁巴丹),以材武雄诸部,生有五子,兀鲁兀台、忙兀、扎剌儿、弘吉剌(一作鸿吉理)、亦乞列思。元太祖因其创业大功,命其子孙各以其名为氏,号五投下(24,57)。【变】 ①《蒙古秘史》作〔弘吉剌惕〕(384)、②亦作〔弘吉烈〕、〔晃吉剌〕、〔雍吉利〕、〔雍吉烈〕、〔甕吉剌〕、〔甕吉里〕、〔甕吉剌〕、〔宏吉剌〕、〔翁吉剌〕等异译名(13,57,71,80)。清时又译作〔鸿吉哩〕、〔昂吉剌〕(24)、〔永吉烈思〕(13)、〔云吉喇实〕(24)、〔广佳喇〕(23)、〔光嘉喇〕(24)。③汉姓为洪(384)。【望】 金源(71)。【布】 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益和诺尔、宝日勿苏、胡日哈、西拉沐沦苏木均有此姓(384)。【人】 步鲁合答,弘吉剌氏,元时名将,任云南万户府达鲁花赤(61)。孛兰奚,雍吉烈氏,元时应昌人,袭父官为齐王司马,世祖时授信州路达鲁花赤(61)。


《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云南万户府达鲁花赤步鲁合答,姓此氏。”或云: 本部落名,以之为姓,后改单姓“洪”,盖取其首音谐“洪”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猜你喜欢

  • 三木楼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沐楼山。位于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北600里处。原为北匈奴句林王驻牧地。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为汉将耿秉所逼,北走。后稽留斯所部进驻,其首领因居该地,故称“三木楼訾大人”。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率众38000款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附汉。

  • 枕上华胥

    源见“华胥梦”。犹言一觉美梦。宋 苏庠《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词:“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检索枕上华胥 ==>】 古籍全文检索:枕上华胥     全站站内检索:枕上华胥

  • 读音:Hè/Heh【综】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奕绘

    【生卒】:1799—1838 【介绍】: 清宗室,荣亲王永琪孙,字子章,号幻园,又号太素道人。嘉庆间袭贝勒。好风雅,喜著述。有《明善堂集》。 【奕绘作品 ==>】 

  • 悬旌万里

    谓耀武力于国外,旌:旌旗。《汉书.陈汤传》:“出百死,入绝域……悬旌万里之外。”【词语悬旌万里】  成语:悬旌万里汉语词典:悬旌万里

  • 托庸官兵部尚书。

    据《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四〇。

  • 夏台

    《史记.夏本纪》:“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勿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司马贞索隐:“狱名,夏曰均台。”后以“夏台”代指牢狱。唐 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禅,空叹息于周南;绝望夏台,竟栖迟于汉北。”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后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与左翼前旗同牧。牧地见※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前旗”。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衮占子伊达木札布先后随同部辅国公博贝擒厄鲁特宰桑,并追擒乌梁海逃人,有功。雍正四年(1726)授札萨克一等台吉,掌本旗。乾隆四十六年(1781)议叙,诏准其后嗣以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罔替。

  • 孙万荣

    契丹别部酋帅敖曹曾孙。垂拱初封永乐县公,归诚州刺史。万岁通天中不堪营州都督赵翙侵侮,与其妹婿松漠都督李尽忠举兵杀翙,并俘斩前来征讨的唐将张玄遇、王孝杰,连败唐军,乘胜进兵幽州。后因奚与突厥掩击其后,兵败为下属所杀。(199下/5350,参见《新唐书》) 【孙万荣作

  • 涕零如雨

    主谓 眼泪像雨水似的流淌下来。形容哭得很伤心。《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多用于痛哭方面。→涕泪涟洏 涕泗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