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东圩镇
又名镇东圩镇。即今江苏靖江市西南东兴镇。清光绪《靖江县志》卷2:“正东圩市在邑西南新沙。去城三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靖江县西南有“正东圩镇”。
又名镇东圩镇。即今江苏靖江市西南东兴镇。清光绪《靖江县志》卷2:“正东圩市在邑西南新沙。去城三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靖江县西南有“正东圩镇”。
隋仁寿三年(603)分益州置。“因境有赖简池为名”(《元和郡县志》)。治阳安县(今简阳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资阳二市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620)分益州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一市和金堂县部分地区。宋以后仅有今简阳市地。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阳安入州。明洪武六
哈萨克汗国法典之一。17世纪前期艾斯木汗(额什木汗)制定。※《哈斯木汗法典》实行百年后,至艾斯木汗统治时期(1598—1628或1645年),又制定新的法典。艾斯木汗在哈萨克历史上以“魁梧的艾斯木好汉”而闻名。即位后,与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统治者签订和约,规定塔什干城及其周围地区在240年内归哈萨克汗国管辖。并与中亚各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武力讨平塔什干统治者吐尔逊·穆罕默德的叛离,使哈萨克汗国重归统一。
指郑子真隐居地谷口。亦泛指隐居之地。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参见“郑谷”。
【生卒】:1634——1718姓兆佳。隶满洲正白旗。顺治时翻译举人。历官御史、兵部尚书、议政大臣。康熙十三年(1674),以文臣从军征讨“三藩之乱”,先后从扬威将军阿密达等战于陕西、湖广各地,平定云南。康熙二十六年,从索额图出使俄罗斯,参加谈判划定边界事务。康熙四十八年告退,十年后卒,后追谥恭勤。【生卒】:1634—1718【介绍】:清满洲正白旗人,兆佳氏。顺治十一年繙译举人,授笔帖式,迁刑部员外
【生卒】:1838——1911字敬亭。湖南沅江人。同治末年,从左宗棠充书记,保用为县丞。光绪中,长期主持淮北盐督销分局,有清廉声誉。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安庆革命军入阜阳,服毒自杀。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客省副使置,后定为从七品。官名,宋置,详“中侍郎”条。
明置,在今广西象州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109象州: “ 《舆程记》: 自象台驿沿江而北,江中有金滩、麻子滩,皆峭险,分道出洛容县之江口驿,凡七十里。”
出武关,至邓州千秋镇,金将娄室以精骑冲之,皆不战而溃。王似、王倚、孙昭远等留陕府,致虚收余兵入潼关。
在江苏省宝应县中南部。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官庄,人口4000。相传,明嘉靖年间苗姓在京做官,名其故里为大官庄;其眷属常来此庄家庙烧香拜佛,此村较大官庄小,故名。1958年属獐狮荡公社。1959年改属芦村公社,同年6月析置官庄公社。1983年改小官庄乡,
明史原文: 李邦华,字孟暗,吉水人。受业同里邹元标,与父廷谏同举万历三十一年乡试。父子自相镞砺,布衣徒步赴公车。明年,邦华成进士,授泾县知县,有异政。 四十一年,福王之藩已有期,忽传旨庄田务足四万顷。廷臣相顾愕眙,计田数必不足,则期将复更,然无敢抗言争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