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郡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置。治邯郸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河北高邑县以南,大名、邢台、馆陶等市、县以西,河南浚县、内黄县及山东冠县西部地区。西汉高帝末年分南部置魏郡,辖境缩小,南境止于今河北邯郸市和成安、肥乡县。景帝五年(前152)改为赵国。
【检索邯郸郡 ==>】 古籍全文检索:邯郸郡 全站站内检索:邯郸郡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置。治邯郸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河北高邑县以南,大名、邢台、馆陶等市、县以西,河南浚县、内黄县及山东冠县西部地区。西汉高帝末年分南部置魏郡,辖境缩小,南境止于今河北邯郸市和成安、肥乡县。景帝五年(前152)改为赵国。
福建莆田人。初为郑锦部将。康熙十九年(1680)率部降清,授官平阳总兵。清军攻取澎湖时战死。谥忠壮,赠太子少保。 【生卒】:?—1683 【介绍】: 清福建莆田人,字尊士,号达三。本为台湾郑锦部将,康熙十九年降清,授平阳总兵。后随施琅攻澎湖,中炮死。谥忠壮。 【朱天贵作
①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0商城县: 界岭在 “县西南九十里。南接湖广麻城县界,因名”。 ②在今湖北枝城市北。《方舆纪要》 卷76宜都县: 界岭 “在县北六十里,与夷陵接界而名”。 (1)山名。(1)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故名。主体在江苏省西南部宜兴、溧阳
【生卒】:982—1051 【介绍】: 宋僧。明州人,俗姓林。师事法智大师。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主东山承天寺,居三十年。仁宗庆历二年,赐号神照大师。创白莲社,集道俗数千人念佛。一时宰辅名士,皆以列名为荣。有《仁王忏法》、《普贤行法经疏》。 【本如作品 ==>】
《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筐。”唐.孔颖达疏:“蟹背壳似匡,仍谓蟹背作匡。” 匡,同筐。蟹的背似筐,蟹在壳中,如盛在筐里。后以“蟹有筐”比喻人有居室。 唐.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似鱼甘去乙,比蟹未成筐。”这里反用“蟹有筐”之意,自叹漂流在外
【生卒】:1136—1184 【介绍】: 宋徽州歙县人,字端良,号存斋。罗汝楫子。早年以荫补承务郎。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历知鄱阳县。八年,为赣州通判,摄州事,政清讼简。知南剑州。淳熙十年,知鄂州,有治绩。卒于官。生平博学好古,长于考证。文章法秦汉,高雅精练,醇实谨严,
西汉梁人,字赣,一说名赣,字延寿。少贫贱,以好学得幸于梁王。学成为郡史,举补小黄令。爱养吏民,盗贼不发,政绩优异,当迁,民上书留之,诏许增秩留。曾从孟喜学《易》,授《易》于京房。著有《易林》。
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又译呼必赉。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蒙哥汗弟。蒙古语尊称薛禅(贤者)皇帝。即位前,便“思大有为於天下”(《元史》卷4),召藩府臣僚问以治道。宪宗元年(1251),受命掌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爪忽都。遣使抚治邢州;力阻官吏肆杀无辜;置五仓令民入粟,以资军行;立经略司于汴,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均有成效。三年,受京兆分地,遂立屯田,兴农业;举汉儒
据秦瀛《宁夏府知府兰士何君墓志铭》(《小岘山人续文集》卷二)。
官名。宋朝遣使于辽常置副使,因带国书,故称国信副使。
同“求仲”。清唐孙华《次韵黄忍庵宫赞》:“荒径偶来求仲客,帝城久绝子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