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

形容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恐惧。元.刘因《孝子田君墓表》:“予每览之,未尝不始焉而惭惕若不自容,中焉而感激为之泣下,终则毛骨悚然,若有所振励者。”《西游记》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红楼梦》五一回:“忽听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悚然。”巴金《静夜的悲剧.月夜鬼哭》:“夜渐渐地凉起来,我有点毛骨悚然了。”亦作“毛骨竦然”。《说岳全传》六五回:“众军士毛骨竦然,乌天黑地,那里去捞得。”亦作“毛骨耸然”。《隋唐演义》一六回:“一番言语,说得叔宝毛骨耸然。”


主谓 骨,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惊恐万状。张继《清白的红生》:“在土丘后面那块地里锄玉米,他担心瘸子华九会把他为小叶锄玉米这件事讲给她听,这样他可真是麻烦了,他想像了一下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场面,忽然有一种~的感觉,然而更可恨的是他现在又只能看着事情一点点向前发展,毫无办法。”△用于形容人的生理、心理神态方面。→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毛发倒竖 不寒而栗 胆战心寒 ↔谈笑自若 面不改色 泰然自若 无所畏惧。也作“毛发悚立”、“毛骨耸然”、“毛骨森竦”、“毛骨竦然”、“毛森骨立”。


“毛骨悚然”极言吃惊与恐惧。

“悚然”是什么意思呢? 是怎样的状态呢?

“悚”,惊惧。《说文·心部》: “愯,惧也。…… 《春秋传》曰:‘驷氏愯。’”段注: “昭公十九年 《左传》文。今本作耸,后人所易也。又昭六年 《左传》 ‘耸之以行’,《汉书·刑法志》引作 ‘愯’,晋灼曰: ‘古悚字。’按: 《汉书》 ‘雙’不省。又 《魏都赋》 ‘吴蜀二客愯焉相顾’,张载注: ‘愯,惧也。’引 《左传》 ‘驷氏愯’,张用 《说文》也。”

《说文》无 “悚”。 “悚”为 “愯”之古字。 《左传》今本作“耸”,当为 “悚”之借字。《方言》: “耸,悚也。”

“悚然”,害怕、惊恐的样子。 “毛骨悚然”,谓身上汗毛竖起、脊背骨发冷的恐惧状态。

此语亦作 “毛骨竦然”。 《说文·立部》: “竦,敬也。”段注:“敬者,肃也。 《商颂》传曰: ‘竦,惧也。’此谓假竦为愯 ( 悚)也。愯,惧也。”

此语有的还写作 “毛骨耸然”,“耸”为 “悚”之借字 ( 前已叙) ,然少见。


猜你喜欢

  • 殿试。

    赐一甲李振钧、钱福昌、朱兰进士及第,二甲桂文熠等进士出身,三甲龚自珍、严保庸、戴綱孙等同进士出身。据《历科进士题名录》。

  • 闻渊

    1480—1563 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字静中,号石塘。弘治进士。嘉靖时历任应天府尹、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二十一年(1542)改刑部,二十六年又改吏部。后以论夏言,忤帝意,又受严嵩排挤,二十八年致仕归。卒于家。 【检索闻渊 ==>】 古籍全文检索:闻渊     全站站内检索:

  • 刘文晔

    【生卒】:449—? 【介绍】: 北魏平原人。家于北海都昌。刘休宾子。综览群书,善辩。孝文帝幸方山,文晔求见申宣父入魏未蒙勋赏之屈,乃赐爵都昌子。拜协律中郎,改羽林监。宣武帝时,官高阳太守,延昌中卒,谥贞。 【刘文晔作品 ==>】 

  • 尧时十日

    源见“羿射九日”。指传说中唐尧时十日并出。元钱惟善《至元六年庚辰十又二月庚辰朔己亥大雨雪因赋诗以记》:“海中三山失颜色,尧时十日无晶光。”

  • 元慧

    【生卒】:819—896唐僧。吴郡人,俗姓陆。文宗开成二年于嘉兴法空王寺,依清进为弟子,立志持“三白法”,即白饭、白水、白盐,时称“三白和尚”。武宗会昌五年,例遭澄汰,权隐民间。宣宗大中初,还入法门。大中七年,重建法空王寺。懿宗咸通中,曾随送佛中指骨舍利,往凤翔重真寺。昭宗乾宁中示寂。

  • 乾坪

    在今贵州瓮安县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杨应龙之役,贵州将 “蔡兆吉又自乾坪抵箐冈,过四牌”。即此。在今贵州省瓮安县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贵州兵蔡兆吉自乾坪抵箐冈,即此。

  • 觥饭不及壶飧

    《国语.越语下》:“王召范蠡而问焉,曰:‘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飧。今岁晚矣。子将奈何?’”觥( ㄍㄨㄥ gōng 弓):酒器。觥饭:指盛宴。壶飧( ㄙㄨㄣ sūn 孙):壶中盛的普通的饭食。盛宴未具,故丰盛的饭食还比不上壶中的饭能救饥。即远水难解近渴的意思。越王勾践以此比喻自己意欲尽快灭吴的迫切心情。主谓 觥饭,指丰盛的酒肴;壶飧,一壶水泡饭。丰盛的酒肴没有具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

  • 王之瑜

    【介绍】: 清江苏青浦人,字绎史,号石泉。工近体诗,擅写《圣教序》,亦工花鸟竹石。为人恬淡雅静,因懒于拈笔,作品流传绝少。 【王之瑜作品 ==>】 

  • 朱熹归次建阳,寓居同繇桥。

  • 科场案

    指科场舞弊事件以及由此引发之大案。科举制度建立后,舞弊事件随之而生,愈演愈烈。明清时案件迭出。其影响最大者,有万历科场案、顺治顺天科场案、江南科场案、康熙江南科场案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会试,南京国子监祭酒汤宾尹分校会场,强取其门生韩敬第一,被御史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