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叹

三叹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冬,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其大宗赂以女乐,魏子将受之。魏戊谓阎没、女宽(二人为晋国大夫。女宽,《国语.晋语九》作“叔宽”)曰:‘主以不贿闻于诸侯,若受梗阳人,贿莫甚焉。吾子必谏!’皆许诺。退朝,待于庭。馈入,召之。比置(指及放置上食器食品时),三叹。既食,使坐。魏子曰:‘吾闻诸伯叔,谚曰:“唯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同辞而对曰:‘或赐二小人酒,不夕食(指昨未吃晚饭,肚饥饿)。馈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叹。中置,自咎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叹。及馈之毕,愿(思念,思虑)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属,始;厌,足)。’献子(魏舒)辞梗阳人。”

阎没和女宽为了谏止魏舒受贿,故意在吃饭时三次发出叹息之声。魏舒问他们因何叹息?二人借解释所以“三叹”,一是检讨了自己因饥饿而生的贪欲之心,二是对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量表示忏悔之意。魏舒立刻明白这是婉转而含蓄的警告自己勿贪,并表示了对自己的无限信赖。故而辞去梗阳人的贿赂。后因用为婉转谏诤之典,也可用以咏叹惋。

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词语三叹】   汉语词典:三叹

猜你喜欢

  • 张逊

    【生卒】:?—895 【介绍】: 唐人。昭宗乾宁初为山阴令。董昌反,署置百官,召逊知御史台,逊不从,被害。 【张逊作品 ==>】 

  • 散闷消愁

    谓通过消遣,解除愁闷。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恋烟花。” 并列 借某种消遣以解除愁闷。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待去歌楼作乐,~,倦游柳陌恋烟花。”△用于状态变化类。→借酒浇愁

  • 拒门堡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七十五里拒门口村。《清一统志朔平府》:拒门堡“在左云县东北,助马路东十余里。明嘉靖二十四年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五里零”。

  • 智受益

    【生卒】:1254—1323 【介绍】: 元邓州南阳人,字仲谦。幼孤,母躬自教养。以善书计从军,迁行掾。世祖至元中,擢荆湖行省都事,转行省郎中。治行军幕府,数涉危险,计度馈饷益精备。历谭岳总管,豪强敛迹。后以两浙盐运使致仕卒。 【智受益作品 ==>】 

  • 河洲塘

    即今湖南祁东县东南七十二里河洲镇。旧属祁阳县。清 《乾隆内府舆图》: 祁阳县东有河洲塘。

  • 左景

    【介绍】: 明宁国府泾县人,字孟化。左激子。宣德元年举人。授陵川县学训导,擢御史。正统中巡按云南,监攻麓川之军。以忤重臣,补四川按察佥事。 【左景作品 ==>】 

  • 戎县

    明洪武四年(1371)降戎州置,属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万历四年(1576)改为兴文县。 古县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戎州置,治今四川省兴文县。属叙州府。万历二年(1574年)改名兴文县。

  • 常思

    【生卒】:886—954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字克恭。应募于后唐庄宗,累从戎役,为捧圣军使。后晋初,迁六军都虞候。后汉高祖即位,历武胜军、昭义军节度使。无誉可称,唯以聚敛为务,性且鄙吝。尝济后周太祖于微时,及即位,加兼侍中,后改平卢军节度使,寻卒。 【常思作

  • 滇那

    东汉时西羌部落首领之一。东汉延熹五年(162)十月,继※零吾领羌民五六千人攻官军于武威、张掖、酒泉,陇西太守孙羌、护羌校尉段颎并力镇压,然其势非但无分毫减削,且更加强大,“凉州几亡”。后被官军击败。

  • 保州

    ①唐乾元元年 (758) 改天保郡置,治所在定廉县 (今四川理县西北)。后又改名古州,其后复为保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西北地。北宋为羁縻州,属威州。政和四年 (1114) 改为祺州。 ②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改保塞军置,治所在保塞县 (今河北保定市)。元太宗十三年 (1241)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