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办事大臣
全称“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亦称“西宁办事大臣”。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部叛乱,制定《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禁约青海十二事》。次年,升西宁卫为府,设西宁夷情衙门,始置青海办事大臣,总管黄河两岸至唐古拉山口蒙、藏等族地区一切政教事务,包括蒙古王公承袭、藏族土司头人任免;稽查户口、牧畜、田亩;控制青藏茶粮贸易;会同陕甘总督、驻藏大臣处理甘青、青藏间有关事项等。
【检索青海办事大臣 ==>】 古籍全文检索:青海办事大臣 全站站内检索:青海办事大臣
全称“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亦称“西宁办事大臣”。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部叛乱,制定《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禁约青海十二事》。次年,升西宁卫为府,设西宁夷情衙门,始置青海办事大臣,总管黄河两岸至唐古拉山口蒙、藏等族地区一切政教事务,包括蒙古王公承袭、藏族土司头人任免;稽查户口、牧畜、田亩;控制青藏茶粮贸易;会同陕甘总督、驻藏大臣处理甘青、青藏间有关事项等。
《后汉书•方术列传》卷八十二上:“师事东海王仲子。时,王莽为大司马,召仲子。仲子欲往。宪谏曰:‘礼有来学,无有往教之义。今君贱道畏贵,窃所不取。’仲子曰:‘王公至重,不敢违之。’宪曰:‘今正临讲业,且当讫事。’仲子从之,日晏乃往。莽问:‘君来何迟?’仲子具
【生卒】:1463—1541【介绍】: 明陕西西安左卫人,字希仁,号容堂。初为诸生,通经史,负才气。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弘治初掌卫事。练士马,均力役,抑豪强,军政清肃。嘉靖初充总兵官督漕运,对漕政败坏者多所厘正。进署都督同知。淮安大饥,疏请节民力,宽商税,弛盐茶,
清矿商矿工之统称。 【检索硐民 ==>】 古籍全文检索:硐民 全站站内检索:硐民
见“三坟五典”。 【检索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古籍全文检索: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全站站内检索: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即迈山。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元丰九域志》 卷9: 澄迈县 “有澄迈山”。《方舆纪要》 卷105澄迈县: 澄迈山在 “县 (旧治在今老城镇) 东十五里。县以此名。《志》 云,山特起一峰,若树株然。一名独株山”。《清一统志》 谓 “澄迈山” 应为迈山之误。
?—约730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明辨有吏干。开元初,为监察御史。时豪强兼并,百姓流离。开元九年(721)春,献策检括逃户,置劝农判官,并摄御史,分按州县,括得客户八十余万和大量土地。累擢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兼劝农使。中书令张说素恶其人,又患其权重,多罢其议。后
此集有民国刊本。
犹“剥肤椎髓”。《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述补 比喻盘剥非常深重。《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民生困苦,谓私派倍于官征,杂项浮于正额;分外诛求,入名赔补,种种朘刻,~。”△多用于盘剥方面。也作“剥
同“蹊田夺牛”。柳亚子《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巢南诗即题其后》:“何时逐鹿驱元顺?此日蹊牛怨楚庄。”【词语蹊牛】 汉语词典: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