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川市

铜川市

在陕西省中部。面积3736平方千米(市辖区643平方千米)。人口83.9万(市辖区74.7万)。辖王益、印台、耀州三区和宜君县。市人民政府驻耀州区。古称铜官(一作同官),因境内铜官川(今名漆水河)得名。三国魏于今耀州区设北地郡,并于今耀州区东南侨置泥阳县。前秦于今市西济阳寨设铜官护军。北魏北地郡移治今富平县东北古义亭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罢铜官护军,于今市区东南高坪村设铜官县。西魏大统五年(539年)移宜君郡、县治于今耀州区北石柱乡故县村。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铜官县改称同官县,并移治今市城关。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宜君郡,六年改泥阳县为华原县,移治今耀州区。义宁二年(618年)于华原县置宜君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宜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宜州。龙朔三年(663年)复置宜君县治。垂拱二年(686年)改华原县为永安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复以永安县置宜州。大足元年(701年)宜州废,永安、同官二县属雍州。神龙元年(705年)永安县复名华原县。天祐三年(906年)于华原县治(今耀州区)置耀州。五代梁贞明元年(915年)耀州改称崇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耀州,同官为其属县。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并华原县入耀州,六年宜君县改隶鄜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耀州为直隶州;十三年降为散州,同官县属西安府。1946年因同官和潼关二县同音易混,更名铜川县。1949年属三原分区,1950年属咸阳专区,1952年直属省。1956年铜川县移治十里铺(今市区)。1958年撤铜川县设铜川市,属省。1961年属渭南专区。1966年改由省直辖。1979年升为省辖市,渭南地区的耀县划归铜川市。1980年设城、郊二区。1983年划入延安地区的宜君县后成今域。2000年城、郊二区更名为王益、印台二区。2002年撤销耀县,改设耀州区。地处关中盆地、黄土高原过渡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油菜籽、辣椒、大蒜为主。矿产主要有煤、石灰石、陶瓷黏土、耐火黏土、铅土等。为以煤炭和建材为主的工业城市。铜川矿务局是省最大煤炭生产企业。是全省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铝冶炼也很重要。还有冶金、耐火材料、轻纺、医药、食品等厂,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传统工艺耀州青瓷历史悠久,机电工业规模仅次于西安。咸铜铁路南通咸阳连接陇海铁路,梅七铁路从耀州区北过焦坪,纵贯西境。西包公路经此。古迹有药王山隋唐石窟和药王孙思邈祠、唐玉华宫、黄堡耀州窑址等。


猜你喜欢

  • 在陈之厄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称饥贫急难等困境。《镜花缘》五一回:“幸亏女大王将衣箱送还;若不送还,恐怕还有什么在陈之厄呢!” 见“陈蔡之厄”。《

  • 刘琨拜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上表谢恩。

    《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愍帝即位,拜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加散骑常侍、假节。琨上疏谢曰……”《晋书》卷五《愍帝纪》:“二年……二月壬寅,以……并州刺史刘琨为大将军。”

  • 北娄口

    即北楼口。在今山西应县东南四十五里北楼口村。

  • 史纬

    书名。清初陈允锡撰。三百三十卷。取二十一史,加以删节而成。其书本为科举时代考八股的人阅读史书的方便而作,对原文多加改窜,无甚价值。 【检索史纬 ==>】 古籍全文检索:史纬     全站站内检索:史纬

  • 团扇迎秋

    源见“班姬咏扇”。比喻妇女色衰失宠。唐 杜审言《赋得妾薄命》诗:“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检索团扇迎秋 ==>】 古籍全文检索:团扇迎秋     全站站内检索:团扇迎秋

  • 无为法

    即“无为”。 【检索无为法 ==>】 古籍全文检索:无为法     全站站内检索:无为法

  • 官佐

    战国秦称官长的助手。《睡虎地秦墓竹简·置吏律》: “啬夫之送见它官者,不得除其故官佐、吏以之新官。”

  • 杯度

    【生卒】:?—426 【介绍】: 或作杯渡。南朝宋僧。姓名佚。传常乘木杯渡水,人因以名之。初见在冀州,后抵京师。衣服褴褛,不甚持斋,饮酒啖肉,与俗不殊。恒负一芦篅,往来人家,屡有神异。宋文帝元嘉三年九月患痢而死。五年,传说人复见之,后不知所终。 【杯度作品 ==>】

  • 周洎

    【生卒】:?—1185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子及。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五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差江东宪司干官,除太学正。见帝具论内侍王抃之奸,遂逐抃在外宫观。除国子监主簿,论边事累数千言,纤悉指画,如目见无遗。将召试馆职,得暴疾卒。 【周洎作品 ==>】 

  • 李元度

    【生卒】:1821——1887 字次青。湖南平江人。举人,官黔阳教谕。湘军起,入曾国藩军幕。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守湖口,克广信,率所部平江军援浙江,战皖南。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官浙江温处道,安徽宁池太道。后再募勇立安越军,守湖南浏阳,赴援浙江、贵州,历任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