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
《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厮铎督、斯敦琶。”未详其源。
《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厮铎督、斯敦琶。”未详其源。
【生卒】:?——1667姓纳喇。苏克萨哈之族弟。历官兵部理事官,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进封世职至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清室入关前后,屡从军征伐,转战潼关、苏州、湘潭、宝庆等地。顺治十五年(1658)从征云、贵,屡败李定国军。进军云南边地获明桂王朱由榔。康熙六年(1667),坐苏克萨哈之狱,被杀。两年后昭雪,追谥忠勇。【生卒】:?—1667清满洲正白旗人,纳喇氏。顺治元年入关,身历一片石之战及败唐通、攻略
即今湖南邵阳县驻地塘渡口镇。旧属武冈州。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武冈州图: 东北有塘路口。后演化为塘渡口。
同“杯弓蛇影”。明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偏正 比喻疑神疑鬼,自受惊扰。明·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足以生疑而致病。”△多用于乱怀疑而受惊方面。→杯弓蛇影【词语壁间蛇影】 成语:壁间蛇影汉语词典:壁间蛇影
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北部,杭爱山支脉。《元史伯颜传》: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宗王明理铁木儿挟海都以叛,诏伯颜讨之,相值于阿撒忽秃岭”。
①东北三省简称。清西清《黑龙江外纪》卷1:“黑龙江今为东三省之一。”清代,在我国东北地区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与内地省区同,故称东三省。清末改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东三省“当中国全境之东北隅,其地成不正之三角形,以其为本国东部之三行省,故曰东三省”。三省范围大致是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②又称关东三省。清末及民国时代对河北山海关外之奉天(辽宁)
【介绍】:宣宗大中间进士。官至御史。《全唐诗》存诗2句。
蒙古兴起时期高昌回鹘(畏兀儿)亦都护(也作“亦都兀惕”,国主号,意为“幸福之主”)。又译巴剌术黑、八儿出阿儿忒。初臣属西辽。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年(西辽天禧三十二年,1209),因不堪压迫和勒索,杀西辽监国于哈拉和卓(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遣使臣服蒙古。及战胜蒙古夙敌蔑儿乞部首领脱脱子忽秃等于崭河(䄡河,今昌吉河),遣使告捷,并贡珍宝。六年(1211),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畔朝觐成吉思汗,汗许
①又名蓬山、蓬鹊山。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六十二里。《元和志》 卷 15 内丘县: “鹊山在县西三十六里。昔扁鹊同虢太子游此山采药,因名。”②亦名㟙山。 在今山东济南市北二十里泺口镇。《魏书· 地形志》 载: 临邑县有鹊山。元于钦 《齐乘》 卷1: 鹊山 “王绘李白诗注云: 扁鹊炼丹于此。俗又谓每岁七、八月鸟鹊翔集,故名”。大清河流于其东,名鹊山湖。上有鹊山亭。古有鹊山院。古山名。(1)在今河南省荥阳市
进:荐举,提拔。举荐贤良,任用能人。语本《东观汉记.明帝纪》:“进贤用能,各得其所。” 见“举贤任能”。《东周列国志》20回:“治兵训武,~,以公族屈完为贤,使为大夫。”
北朝时秦郡宁夷(今陕西礼泉北)人,字承略。北魏永安中,随并州刺史尔朱天光出讨关陇,继赴夏州从刺史宇文泰。寻受命迎孝武帝至长安,进爵清水县子。西魏大统中,累使柔然,进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北周孝闵帝即位,再使突厥,授大将军,寻行大司徒。天和三年(568),迁总管、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