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格鲁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格鲁”,藏语音译,意为善律。明永乐七年(1409),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举行大祈愿法会,同年又在今西藏达孜县境内建甘丹寺,创立此派。此派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注重修习次第,强调僧人应严守戒律,禁止娶妻及参加生产劳动。其弟子又建哲蚌、色拉、扎什伦布等大寺院,原噶当派寺院陆续归并于此派。嘉靖二十五年(1546),此派始行活佛转世制度。万历六年(1578),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邀此派领袖人物索南嘉措去青海,赠予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名号,是为达赖喇嘛名号的开端。索南嘉措为达赖三世。崇祯十五年(1642),此派又借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的兵力击败各敌对势力,在藏族社会取得绝对优势。清顺治二年(1645),固始汗又赠予此派另一领袖人物罗桑却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名号,是为班禅名号的开端,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四世。九年,达赖五世到北京朝觐,次年,被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作为藏传佛教各教派总领袖的地位得到清朝的确定。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廷又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乾隆十六年(1751),清廷命达赖七世掌管西藏地方政权,此派遂成为西藏地区执政教派。在藏、蒙古等民族地区流传甚广。因此派僧人平时戴黄色僧帽,俗称“黄教”。


【检索格鲁派 ==>】 古籍全文检索:格鲁派     全站站内检索:格鲁派

猜你喜欢

  • 姚兕

    北宋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一说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武之。父战死,补右班殿直,为环庆巡检,御西夏屡捷。宋神宗召试骑射,迁路都监,徙鄜延、泾原。参加攻克河州之役,以军功累迁皇城使,为钤辖。后任通州团练使,鄜延总管。慕颜真卿为人。图画器用,皆刻“仇雠未报

  • 读音:xiāng【源】 ①战国时齐宣王臣香居(一作车)之后(7,60,62)。 ②西域香国之人,以国为氏(60)。【望】 许昌(17),齐郡(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香隆,汉时人,见《奇姓通》(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辛集,山西之太原、大同,青海之天峻,湖北之老河口,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彝、藏、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 扫穴犁庭

    同“犁庭扫穴”。清魏源《圣武记》卷七:“且谓蕞尔土司,即扫穴犁庭,不足示武。”郁达夫《离乱杂诗》之十:“会当立马扶桑顶,扫穴犁庭再誓师。”见“犁庭扫穴”。清·魏源《圣武记》卷47:“且谓蕞尔土司,则~,不足示武。”【词语扫穴犁庭】  成语:扫穴犁庭汉语词典:扫穴犁庭

  • 映雪读书

    晋孙康勤奋好学,家贫,无钱买烛,常利用雪的反射光照书而读。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后用为勤学苦读之典。权德舆《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丈夫富贵自有期,映雪读书徒白首。”亦省称“映雪”。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 十三省

    明初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至永乐十一年(1413)有十三布政使司,故又称十三省。 明初沿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

  • 陈村

    一名都占堡,又名都宁。即今广东顺德市北陈村镇。明洪武三年(1370)置都宁巡司于此。 (1)古地名。又称都占堡、都宁。在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当陈村水与大岸水合流处。明置都宁巡检司于此。(2)集镇名。在浙江省嵊州市北部、前岩水库北。友谊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710。以

  • 水府庙水库

    在湖南省中部湘乡市和双峰县边境、湘江支流涟水中游。1958—1960年横截涟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 3160 平方千米,水库面积44.3平方千米,总库容3.7亿立方米。坝长242米,高35.4米。水电站装机容量3万千瓦。灌溉面积100万亩。为湖南省大型水库之一,以灌溉为主,兼具发电、防洪

  • 包羞忍辱

    同“包羞忍耻”。明 汪廷讷《狮吼记.赏春》:“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见“包羞忍耻”。明汪廷讷《狮吼记》10:“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

  • 县伯下大夫

    即“小县伯下大夫”。

  • 空海

    774—835 日本赞岐(在今香川县)人。僧人。俗姓佐伯氏,幼名真鱼。幼习经史,精汉学,善诗文、书法。于和泉槙尾山寺(施福寺)出家。贞元二十年(804,延历二十三年)随遣唐使藤原葛野麿使舶入唐,与最澄等至长安。后从青龙寺惠果学密宗经典。元和元年(806,大同元年)归国,带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