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晋书·皇甫谧传》

《晋书·皇甫谧传》


晋书
原文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称草莽,辞切言至,遂见听许。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咸宁初,又诏曰:“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谧固辞笃疾。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笃终》。而竟不仕。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玄晏春秋》,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有删改)

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候名叫静,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是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被过继给他的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爱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认为他是个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就进呈给他过继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上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多岁了,眼中没有教义,心思不接受正道(或眼睛不看书本,心中不懂道理),你无法安慰我。”接着叹息说:“从前,孟子的母亲迁居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长存,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有所缺欠,为什么你愚笨迟钝这么厉害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于是被感动激励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勉努力,从不懈怠。他家很贫穷,他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或耕种庄稼),常常带着经书去干农活,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或学说)。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自己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他潜心钻研典籍,甚至废寝忘食,当时人称他为“书淫”。有人劝告他不要过于专心,否则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是上天决定的呢!城阳太守梁柳,是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在他去做官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他设酒宴送行。皇甫谧说:“梁柳还是平民的时候来探望我,我送迎都不会出门,招待的食物也不过是些咸菜,贫穷的人不把酒肉当做礼节。现在他做郡守(我)却为他送行,这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地位而轻视梁柳这个人,这难道符合古人做人的道理吗?这不是我的心能安宁的做法。”当时,魏郡守召他担任上计掾,又推荐他为孝廉;景元初年,相国召请他做官,他都不赴任。后来晋武帝司马炎频频下诏书不停敦促逼迫他到朝廷任职,他上奏疏陈述,自称是平庸轻贱的人,言辞十分恳切,终于被准许。过了一年多,皇甫谧又被举荐贤良方正,他也没有去。他还亲自上书向皇帝借书,皇帝送给了他一车书。皇甫谧虽然瘦弱多病,但却整天看书不懈怠。咸宁初年,皇帝又下诏令说:“皇甫谧性格沉静,清白自守,坚持学习,喜好古文献典籍,与世俗之人志趣迥异,可以任命皇甫谧为太子中庶子。”皇甫谧以病重坚决谢绝。皇帝起初虽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不久却又下诏令征召他为议郎,后又补任为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求任命他为功曹。皇甫谧都没有答应。他写了有关葬送制度的论著,命名《笃终》。皇甫谧最终没有做官。太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写有诗、赋、诔、颂、论、难六种文体的作品,而且著述甚丰,又撰写了《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和《玄晏春秋》等书,都被世人所重视推崇。

《晋书·皇甫谧传》    

猜你喜欢

  • 花茂

    巢县(今属安徽)人,初为陈野先部将,后归附朱元璋。从定江左,灭陈友谅,平中原、山西、陕西,征西蜀,平诸叛蛮,累功升任都指挥同知。终都指挥。 【介绍】: 元末明初庐州巢县人。初从陈埜先,已而归朱元璋。从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

  • 蒲烈古

    【生卒】:?——1206 累官同知寿州刺史。泰和六年,宋军围寿州。战死,赠昭勇大将军。 【蒲烈古作品 ==>】 

  • 右尚署

    官署名。唐朝武则天垂拱元年 (685) 改右尚方署置,隶尚方监 (少府监),置令二员、丞四员,掌席荐、制革、胶墨等杂作,供天子御马之鞍辔及刀剑、斧钺、甲胄、纸笔、茵席、鞋履等; 另有监作、典事等。初为下署,玄宗开元 (713—741) 初升为上署。北宋存其官名而无职司。

  • 宋度

    【介绍】: 东汉豫章人,字叔平。除谒者,尝奏罢大鸿胪,京师称曰“宋叔平一使奏罢九卿”。为定陵令。食麦饭饮水,人称其清。 【宋度作品 ==>】 

  • 末至客

    源见“梁园赋雪”。喻称风雅才士。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萄》:“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词语末至客】   汉语词典:末至客

  • 寇讚

    363—448 北魏上谷昌平(今北京昌平东南)人,字奉国。寇谦之之兄。初为前秦、后秦功曹。及后秦灭,率秦、雍千余家归北魏。屡迁绥远将军、魏郡太守、南雍州刺史,封轵县侯。有善政,流民归之者无数。赐爵河南公,加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在州十七年,甚得称誉。 【检索寇讚

  • 滇黔土司婚礼记

    书名。贵州龙家民族志。亦名《洞中风俗记》、《黔苗土司婚礼记》。1卷。清陈鼎(字定九,一字子重,江苏江阴人,汉族)撰。作者于康熙(1662—1722)初年随叔父宦黔,后与当地龙家土司(史称“龙家苗”)之女结婚。“龙家苗”为贵州古族名,有大头龙家、小头龙家、马镫龙家、龙家等分支。散居今贵州安顺、镇宁、惠水一带,因地近云南,故称“滇黔”。其俗男子剃发,妇女绾髻,以青布蒙之,短衣长裙,尚青、白色,通汉语,

  • 三桥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隅。《资治通鉴》:唐光启三年(887),“毕师铎攻广陵,(吕)用之帅其众千人力战于三桥北”。 ②即今陕西西安市西二十里三桥镇。《资治通鉴》:唐兴元元年(784),车驾至长安,李晟“谒见上于三桥”。即此。 (1)古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即今陕西省西安

  • 刘寿昌妻杨氏

    清苑(今属河北)人。夫亡,誓死殉夫。念姑病无依,乃不死。事姑三十年,姑卒,遂绝食死。

  • 鹏图

    本谓鹏鸟飞向南方,后则泛指远大志向和前途。鹏鸟迁徙南海时,两翼拍击水面,浪花高达三千里,由于巨大的冲力所带起的旋风高达九万里。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背负青天,向南海飞翔,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挡。【出典】: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