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旧五代史·张策传》

《旧五代史·张策传》


旧五代史
原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译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机警,喜欢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甜水井时,挖出了一只古鼎,鼎耳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古鼎制作新奇精巧,张同十分喜爱,视为宝贝,张策当时在父亲身旁,慢慢地说道:“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年号为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那么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很清楚了。鼎尚的文字多荒谬啊!”张同大吃一惊,急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阅,果然与张策说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不到二十岁,他就削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廷,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到为父亲守丧时,以孝行闻名。丧期结束,他隐居郊野,毫无谋求仕进的打算,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文博士,改任秘书郎。王行瑜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元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服。到王行瑜反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张策带着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被授予国子博士,调任膳部员外郎。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到韩建治理许州时,又任他为掌记。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访,梁太祖见了他高兴地说:“张夫子到了。”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给他赐金鱼袋及紫衣。天佑初年,又上表奏报他的才能,皇帝任命他为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兵部郎中、知制诰,像以前一样编修史书。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依旧。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这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第二年,跟随梁太祖出征到泽州,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他因风症上奏章请求退休,改任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坐轿子回洛阳,住在福善里,高竹大树,图书琴酒,籍以自乐。乾化二年秋,去世。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保存在家中。 

《旧五代史·张策传》    

猜你喜欢

  • 汉昭帝刘弗陵作《黄鹄歌》。

    (《西京杂记》卷一)按,《汉书•昭帝纪》卷七云“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诗或作于此时。

  •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公:鲁公。于:动词词头。迈:行。 不论卑贱和尊长,都跟鲁公一起行。 后泛指宾从之盛。语出《诗.鲁颂.泮水》:“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世说新语.言语》:“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耶?’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 何劭以袁毅事被劾,诏原之,迁侍中尚书。

    《晋书》卷三十三《何劭传》:“咸宁初,有司奏劭及兄遵等受故鬲令袁毅货,虽经赦宥,宜皆禁止。事下廷尉。诏曰:‘太保与毅有累世之交,遵等所取差薄,一皆置之。’迁侍中尚书。”

  • 宋玉微辞

    巧寓讽意之辞。唐李商隐《有感》诗: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参见:○东墙窥宋 【检索宋玉微辞 ==>】 古籍全文检索:宋玉微辞     全站站内检索:宋玉微辞

  • 避坑落井

    躲开了陷坑,却落入了陷井。比喻躲过一难,又遭另一难。褚翼(275-341年),字远谋,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以才艺著称于时,袭爵关内侯。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洛阳陷落之后,和荥阳太守郭秀共同保护万氏台。郭秀不会安抚部下,和将领陈抚、郭重等人结下怨恨,互相

  • 司礼少常伯

    官名。即礼部侍郎,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礼部侍郎。 【检索司礼少常伯 ==>】 古籍全文检索:司礼少常伯     全站站内检索:司礼少常伯

  • 媵臣

    古代帝王、诸侯陪嫁的侍臣。《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乃为有莘氏媵臣。”又《史记秦本纪》:“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检索媵臣 ==>】 古籍全文检索:媵臣     全站站内检索:媵臣

  • 渔人之利

    又作“渔人获利”、“渔人得利”。渔人:捕鱼人。指鹬(y欲,长嘴水鸟)、蚌互相争斗,而由捕鱼人获得利益;也引申为双方争斗,而由在旁者获利之意。清顺治元年(1644年),奉命大将军多尔衮率领清军,进驻燕京(今北京市)。当时,明朝福王朱由崧(sng松)在江宁(今南京市)称帝,史

  • 狮山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清一统志·承德府》: 狮山 “在平泉州南六里,山势雄伟。其东峭壁,石色全赭,土人称为紫霞峰”。②在今山西襄垣县西。《清一统志·潞安府》:狮山 “在襄垣县西四十里九龙村东。峰头大石,俨若狮形。一名九龙山”。③在今浙江宁海县南。《清一统志· 台州府》:狮山 “在宁海县南九十里。绝顶有巨人迹,世传神仙隐迹。相近有丹邱。孙绰赋: 访羽人于丹邱,寻不死之福处,是也”。④在今广西上思县北

  • 奋武将军

    官名。新莽及东汉末曾置。三国两晋南北朝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魏、晋、宋四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下,二十三年改从四品。杂号将军名,西汉置,掌帅军征伐或驻守。《汉书·冯奉世传》:“天子大为发兵六万余人,拜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以助焉。”东汉末年吕布也曾任此将军,三国魏、吴皆沿置。南北朝也多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