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勋官

勋官

官号。始见于南北朝,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阶爵之外,更为节级。北魏陆续设其官号。然皆杂乱,北周始制勋官十一等,名义即此,自正九命至七命不等。隋因其制改命为品。南朝宋薛渊在后废帝元徽(473—477)末,曾以勋官至辅国将军。隋文帝沿北周旧制,用赏勋劳。更增损而定为十一等: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自从一品至七品不等。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为十二等: 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自正二品上至从七品上。太宗贞观十一年(637)改上大将军为上护军,大将军为护军。宋沿唐贞观定制,设勋官十二等。太宗淳化二年(991)定不得用以赎罪。仁宗康定二年(1041)又规定不系品位,此后形同虚设,无实际作用。徽宗政和三年(1113)罢,惟存蕃官,蕃兵勋。金同唐、宋之制,设十二等。元朝改为十等。废云骑尉、武骑尉,并改品级为自正一品至从五品。除上柱国外,余止用于封赠。明制分为文勋、武勋。文勋十等: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尹、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从五品以上官员,再考称职乃授勋。武勋十二等,除第一等改为左、右柱国外,余同前制,自正一品至从六品。初文、武授勋俱属吏部,后武勋改兵部。清朝废除勋官制。


因功勋受封者的称勋官。北周时用来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到隋唐渐及朝官。隋唐授给文武官员的勋号有十二,称十二转,一转最低,十二转最高。十二转为上柱国,视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视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视正三品;九转为护军。视从三品;八转为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七转为轻车都尉。视从四品;六转为上骑都尉,视正五品;五转为骑都尉,视从五品;四转为骁骑尉,视正六品;三转为飞骑尉,视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视正七品;一转为武骑尉,视从七品。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司勋郎中》。其后,历代多相沿。到明朝,文勋为十级,武勋十二级。文勋由吏部稽勋掌管;武勋由兵部掌管。见《明史·职官一·吏部、兵部》。清沿明制,吏部设六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稽勋掌勋级、名籍、丧养等。见《清史稿·职官一·吏部》。

猜你喜欢

  • 马神山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红山”条下:“又马神山在镇东北二里,秋祭马社于此,因名。”

  • 五使

    官名合称。宋代御史台左巡使、右巡使、监祭使、廊下使、监香使合称。北宋前期置,神宗元丰改制罢。 【检索五使 ==>】 古籍全文检索:五使     全站站内检索:五使

  • 曾致尧

    【生卒】:947——1012 字正臣,抚州南丰(今属江西)人。太平兴国进士。历秘书丞、两浙转运使、知寿州、太常博士,屡上章疏,颇多攻讦。真宗即位,迁主客员外郎、判盐铁勾院。进户部员外郎,因事黜为黄州副使,未几,改吏部员外郎。官至户部郎中。卒。著有《广中台志》八十卷、

  • 杨良

    【介绍】:清江苏扬州人,字白眉。善画驴,人称杨驴子。爱食牛肉,有求其画者,赠以牛肉一斤,即能换得。

  • 导之先路

    导:引导,开创。先路:先河。指创导于先。语本战国.楚.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王逸注:“言己如得任用,将驱先行,愿来随我,遂为君导入圣王之道也。”

  • 慧严

    南朝宋僧人,住建康东安寺,有学问与操行,为僧俗所推崇。时斗场寺多禅僧,建康流传称:“斗场禅师窟,东安谈义林。”(,参见《南史》) 【慧严作品 ==>】 

  • 长阳县

    阳,《隋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作杨。隋开皇八年(588)改佷山县置。以县南长阳溪为名。为睦州治。治今湖北长阳县。大业时属南郡。唐至金属峡州。元属峡州路。明属夷陵州。清属宜昌府。 【检索长阳县 ==>】 古籍全文检索:长阳县     全站站内检索:长阳县

  • 思同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广西扶绥县西北思同村。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废入永康州。 唐置羁縻州,置年不详,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思同。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废。

  • 折冲尊俎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侍而折其谋》:“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觞之,饮酒酣,范昭曰:‘请君之弃尊。’公曰:‘酌寡人之尊,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

  • 韩煜

    ?—1810清代撒拉族土司。又作韩昱。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上六工土千户※韩炳孙。乾隆二十九年(1764),袭河州(治今甘肃临夏西南)撒喇族土千户职。四十六年(1781),领土兵随清军镇压※苏四十三反清起义,加三品顶戴花翎。四十九年(1784),复因征讨盐茶回民起义,加职一等。嘉庆二年(1797)四月,赴江南参与镇压白莲教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