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赐环

赐环

《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反绝,谓反其将绝者。”后以“赐环”谓放逐之臣遇赦召还。唐 张说《出湖寄赵冬曦》诗:“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明 陈汝元《金莲记.闻系》:“轼儿谪任武林,未获赐环消息。”


【典源】《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逾竟 (境)。为坛位,乡 (向) 国而哭。”孔颖达正义曰:“此大夫士三谏而不从,出在竟上,大夫则待放三年,听于君命,若与环则还,与玦便去。”《穀梁传·宣公二年》:“赵盾入谏,不听,出亡,至于郊。”注:“礼三谏不听则去;待放于竟,三年,君赐之环则还,赐之玦则往。”《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今译】 古时臣子获罪,在国境上等待君命三年,如国君赐予玉环,则表示允许返还,重新为官; 如赐予玉玦,则表示不许返还彻底决绝。

【释义】 后以此典指放逐之臣被赦罪召还。

【典形】 赐大夫环、赐环、环赐、肆予环。

【示例】

〔赐大夫环〕 唐·柳宗元《酬韶卅裴曹长使君》:“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赐环〕 宋·陆游 《题馆中直舍壁》:“几年憔悴去清班,敢辱君恩误赐环。”

〔环赐〕 明,沈寿民《访姜如农城北》:“龙归天上驭,环赐梦中身。”

〔肆予环〕 宋·张孝祥《刘舍人》:“肆予环而召归,当告册而爰立。”


猜你喜欢

  • 之。

    其续纂者尚未竟也,遗草具在,检拾而加以整比焉,此则曜北之责已。君诗清新越俗,向与其兄及所亲合刻有《梅竹联吟集》;可见其崖略。书法虽不名家,然端谨不苟,如其为人。且通《说文》,故下笔鲜俗字。”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考据之学,本朝最盛。然能兼词章者,西河

  • 蹇义

    字宜之,初名瑢。巴(今川东、鄂西一带)人。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授任中书舍人。帝为他改名叫义。惠帝即位,越级提升为吏部右侍郎。燕王军攻占南京,他迎降归附,升为吏部左侍郎。后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曾辅佐皇太子监国。他通达治国治军之理,与帝被信任重用者旧臣户部尚书夏原吉齐名,时称“蹇、夏”。多次奉命兼管其他部事。仁宗即位,委任益重。为人质直,善处僚友关系。英宗即位,病死,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

  • 勃律国

    唐代大、小勃律国的合称。在今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内。大勃律在巴勒提斯坦,小勃律在吉尔吉特。《新唐书吐蕃传》: 开元十年 (722),吐蕃 “攻小勃律国,其王没谨忙诒书北庭节度使张孝嵩曰: ‘勃律,唐西门。失之,则西方诸国墯吐蕃,都护图之。’ 孝嵩听许,遣疏勒副使

  • 胡翼

    五代时安定人,字鹏云。工画道释人物、车马楼台。喜临摹古今名笔。后梁驸马都尉赵嵒颇礼遇之。有《秦楼》、《吴宫》、《盘车》等图。

  • 公元1774年酣。

  • 晏殊

    【生卒】: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初,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知制诰,翰林学士等。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预修《真宗实录》,拜枢密副使。忤刘太后意,罢出知外州。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以

  • 整濑川

    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旧唐书 地理志》 崇龛县: “旧治整濑川,久视元年移治波罗川。”

  • 宣慰司都事

    官名。为宣慰使属官。掌管案牍,上奏公事及管辖吏员。元代秩从七品,明代为正八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人才辈生

    见“人才辈出”。《清朝野史大观常州人才之盛》:“曾文正荐举人才疏,称常州……~。” 【检索人才辈生 ==>】 古籍全文检索:人才辈生     全站站内检索:人才辈生

  • 周郎顾

    《三国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后以“周郎顾”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或指正音律错误之典。唐李端《听筝》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宋周必大《点绛唇.赠歌者小琼》词:“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都无误,几年一遇,莫讶周郎顾。”【词语周郎顾】   汉语词典:周郎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