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汗那
西域古地名、国名。见《新唐书·西域传》。又作斫汗那。《大唐西域记》作赤鄂衍那。《册府元龟》作支汗那。《新唐书·地理志》安西都护府下悦般州都督府,即以石汗那国艳城置。唐开元、天宝(713—756)中,屡向唐朝贡。波斯语、阿拉伯语称之为恰甘尼安或萨甘尼安。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南部,苏尔汉河上游西之迭脑(意为新村)一带。
西域古地名、国名。见《新唐书·西域传》。又作斫汗那。《大唐西域记》作赤鄂衍那。《册府元龟》作支汗那。《新唐书·地理志》安西都护府下悦般州都督府,即以石汗那国艳城置。唐开元、天宝(713—756)中,屡向唐朝贡。波斯语、阿拉伯语称之为恰甘尼安或萨甘尼安。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南部,苏尔汉河上游西之迭脑(意为新村)一带。
1637—1704 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元少,别字慕庐。康熙状元,授修撰,累迁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三十九年(1700)迁礼部尚书。以善制艺名于时。著有《有怀堂文稿》。韩菼 【检索韩菼 ==>】 古籍全文检索:韩菼 全站站内检索:韩菼
【生卒】:968——1022即赵恒,谥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太宗子。初封韩王,改封襄王,后封寿王,任开封尹。至道三年(997),即帝位,以李沆等为相。景德元年(1004),辽圣宗率军进犯中原,在宰相寇准促使下亲征,主力和议,遣曹利用为使,至契丹营议和,力拒割地,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既崇道且信佛,广建宫观、佛寺,劳民伤财。在位二十六年,病死。【生卒】:968—1022即赵恒。太宗第
《周礼.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闾”泛称乡里。宋苏洵《议法》:“比闾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词语比闾】 汉语词典:比闾
书名。清余肇钧辑。十七卷。多种史学著作的汇集。计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颁行的《皇清开国方略书成联句》、嘉庆十七年(1812)颁行的《御制嗣统述圣诗》,黄本骐撰《历代统系录》、《历代纪元表》、《年号分韵录》,杜诏撰《读史论略》,旷敏本撰《岣嵝史鉴撮要》,任兆麟
南朝陈僧。不详所出。初住扬都大寺,与慧恺、僧宗、法忍等共知名于梁代。时天竺沙门真谛在岭南,法泰与宗恺等诣广州制旨寺。笔受文义,咨探研索,近二十载。后不知所终。
连动 闭着嘴不说话。指无话可说。《三国演义》54回:“一席话,说得鲁子敬~。”※缄,不读xin。△多用于指无话可说。→钳口结舌 ↔畅所欲言。也作“缄口不语”。
见〔允执厥中〕。 见“允执厥中”。《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僧伽罗辞不获免,~,恭揖群官,遂即王位。”
同“屠门大嚼”。唐罗隐《黄鹤驿偶题》诗:“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即霸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灞河上。 又称霸桥。在陕西省西安市东10千米处,横跨在灞水上。春秋初秦穆公与东方诸侯争雄,改滋水为灞水,并修桥梁。《史记王翦列传》载:王翦伐荆,“始皇自送至灞上”。《汉书高帝纪》载:汉王元年(前206年)“沛公军霸上”。灞桥是长安向东方
集镇名。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南部。七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30。纳西语名阿拾灿,“阿拾”为筷子,“灿”为村。相传从前是制作筷子出卖的村庄。近人以其为七河坝的行政中心,故名。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等。邓丽公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