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林
清河南汝宁(今汝南)人。咸丰十年(1860)在家乡结捻起义,活动于信阳、罗山、確山等州县。与陈大喜等所部捻军编为五大旗,领黄旗。同治元年(1862)为清军击败,降清。旋再次起义未果,被处死。
【检索张凤林 ==>】 古籍全文检索:张凤林 全站站内检索:张凤林
清河南汝宁(今汝南)人。咸丰十年(1860)在家乡结捻起义,活动于信阳、罗山、確山等州县。与陈大喜等所部捻军编为五大旗,领黄旗。同治元年(1862)为清军击败,降清。旋再次起义未果,被处死。
即扬口。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北。为古杨水入沔水之口。 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为古杨水入沔水之口。
【生卒】:1360—1413明江西吉水人,字彦庸。以荐摄工部主事,有廉名。迁汀州府通判。至则尽出无罪久系之囚。以廉敏为布政使所重。督八州冶铸钱匠。为下吏诬构,被逮,事白复职卒。
又作威逊图山。汉名桦山。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喀喇沁》:桦山“在左翼(驻地在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三台子之南)西南四十里。蒙古名韦苏图。盛京锦县大凌河发源于此”。
【生卒】:前157—前87即刘彻。景帝子。前141年即位。继续实行打击诸侯王强化中央集权政策,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其势力。设十三部剌史,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其作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对商人征收资产税,将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又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
源见“孝先便腹”。形容人满腹才学。唐 王维《送李补阙充河西支度营田判官序》:“补阙李公,家世龙门,词场虎步,五经在笥,一言蔽《诗》。” 【检索五经在笥 ==>】 古籍全文检索:五经在笥 全站站内检索:五经在笥
清江南来安人,字季珍。顺治十二年武进士,授广州卫守备署南赣营都司。康熙间,督师击耿精忠叛军,加强赣州城守备,城得以保。累官至真定总兵。
即今浙江嘉善县治。《方舆纪要》 卷91:魏塘镇 “以宋里人魏武居此,商民成市而名”。明宣德五年 (1430) 于此置嘉善县。 在浙江省嘉善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9.2万。镇人民政府驻魏塘,人口4.5万。《读史方舆纪要》:“以宋里人魏武居此,商民成市而名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河南息县。《汉书·地理志》 新息县注引孟康曰: “故息国,其后徙东,故加新云。” 魏晋为汝南郡治。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 南新息县治所即原新息县,先后为汝南郡、西豫州、淮州治。北新息县治在今新息县东。北齐废北新息县入南新息县,复名新息县,为东豫州治。北周及隋初为息州治。大业初为汝南郡治。唐属蔡州。金为息州治。蒙古至元三年 (1266) 废入息州。②南朝梁置,属汝阳、弋阳二
《国朝诗别裁集》卷三二:“元璟字借山,浙江平湖人。借山以诗受圣祖知,居京师久,后放归。丙午岁,与予遇于天宫佛寺,名流咸在。时炎月,借山裸裎指予曰:‘此即长洲沈生耶?’既出诗稿相质,为点出败阙几处,辄心服。别时整衣送半里外,知非一例傲岸者也。惠天牧学士不轻许
明人。为惠王府乐户。张献忠入荆州,以技能为献忠所悦。后欲进毒酒杀献忠。献忠令先饮,乃自饮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