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鲁水
古水名。“鲁”,一作“沵”,《北史·勿吉传》亦作太岳鲁水。即今嫩江下游支流洮儿河。勿吉使臣初次至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朝贡北魏,乘船至此水后,舍舟陆行,为勿吉通古代东北重镇和龙西线必经之水。唐代称他(它)漏河,但所指较广,还包括洮儿河注入嫩江后之嫩江下游流段。
古水名。“鲁”,一作“沵”,《北史·勿吉传》亦作太岳鲁水。即今嫩江下游支流洮儿河。勿吉使臣初次至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朝贡北魏,乘船至此水后,舍舟陆行,为勿吉通古代东北重镇和龙西线必经之水。唐代称他(它)漏河,但所指较广,还包括洮儿河注入嫩江后之嫩江下游流段。
《艺苑卮言》卷六:“十九举乡试,再试,礼部奇其文,至阅《道统论》则曰:‘夫子传之我。’缩舌日:‘得非江南桑生耶?大狂士!’斥不取。时丘浚为尚书,慕悦名,召令具宾主,已出己文令观,给曰:‘某先辈撰。’悦心知之,曰:‘公谓悦为逐秽也耶?奈何得若文而令悦观?’浚曰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东南部,与大埔、沙田、九龙等地相邻。包括将军澳和西贡半岛地区和约70个大小岛屿。面积135.06平方千米。人口15万。区内工业不多,环境优美,山多、岛多、海湾多,海岸线绵长曲折,郊野风光清幽宜人,海岛多由火成岩构成,因受风浪冲击侵蚀,形成不少奇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后汉书·王莽传》:“莽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管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
奉化(今属浙江)人。进士。福建参议。镇压叶宗留起义,被俘,死。明浙江奉化人,字弘道。宣德间进士,正统中为福建参议。九年,往捕起事矿徒叶宗留等,被执死。
【介绍】:唐代诗人。博陵(治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中,以朝散郎任梓州铜山县尉。《全唐诗补编》据石刻拓片及刘善海《金石苑》辑录其诗一首;另存文一篇,载《唐文拾遗》。事迹见唐赵演《石亭记》(《唐文拾遗》卷一八)。
即绥芬河—满洲里公路。自黑龙江省边境城市绥芬河经牡丹江、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入内蒙古自治区,再经阿荣旗、牙克石、海拉尔等地至另一边境城市满洲里。全长1448千米。有一小段与111国道共线。为中国公路主干线之一。
为“绝妙好辞”的隐语。《世说新语.捷悟》:“魏武(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古字也写作“辤”)。所谓绝妙好辞也
官名。宋朝诸城寨皆置,掌勾考簿书并通治民事。
明湖广随州人。成化二十年进士。由建德知县擢御史,弹劾权贵,无所顾忌。
古部族名。有二: 一在北荒,《吕氏春秋任数》: “北怀儋耳。”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儋耳之国。” 郭璞注: “其人耳大,下儋垂在肩上。” 一在今海南岛,汉武帝于此置儋耳郡。《汉书武帝纪》 注引张晏曰: “镂其颊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似鸡肠,累耳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