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网友点评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重游庐山时,作此诗寄卢虚舟。当时李白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lú shān yáo jì lú shì yù xū zhōu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译文注释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诗词大意
我原是楚国的狂人,高唱凤歌讥笑孔丘。手里拿着绿玉杖,早晨我辞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遥远,平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庐山高耸。
庐山秀出南斗傍,五老峰的九叠屏,好象云霞展开。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香炉瀑布遥遥相望,峻崖环绕,峰峦重叠直至天上。
翠影红霞映朝阳,鸟飞不到吴长天。
登高壮观天地间,俯瞰茫茫长江永去不还,流向东方。
万里黄云起伏颜色,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
好为庐山谣,诗兴都因庐山所触发。
闲看石镜清我的心,谢灵运当年游处,早已被青苔掩藏。
早服还丹无世情,心神宁静了,就觉得仙道已经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彩云里,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提前漫无边际九天之上,请接卢遨游太空。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