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原十日饮

平原十日饮

    指秦昭王表面写信邀赵国平原君赵胜来秦国作十日宴饮,实际是要平原君赵胜交出藏在他家里的魏齐,为范雎报以前拷打之仇。后以此典比喻宾朋短暂欢聚。战国时范雎为秦昭王丞相,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秦昭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赵胜家里,一定要替范雎报这个仇,假情假意地写了一封友好的信送给平原君,说道:“我听说您具有崇高正义感,愿意跟您结成彼此平等、没有拘束的朋友。希望您到我这里来,我愿意和您作十天长饮。”平原君害怕秦国,又以为信中说的是真话,就到秦国去会见昭王。秦昭王同平原君赵胜喝了几天酒,对平原君赵胜说:“从前周文王得到吕尚,把他看作太公;齐桓公得到管夷吾,把他看作仲父;现在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哩。范先生的仇人在您家里,希望您派人回去拿他的头来;不这样,我将不放您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此典又作“十日欢”、“十日饮”、“宾客平原”、“平原饮”、“清樽十日留”、“平原酒”、“平原张宴”。

【出典】:

    《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15、2416页:“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通“佯”,假装)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同平常人一样往来交好),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而入秦见昭王。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昭王谓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商纣时为西伯,统治时期,国势强盛)得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纣,封于齐)以为太公(尊敬称呼),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任用管仲改革,国力富强)得管夷吾(名仲,被齐桓公任命为卿,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以为仲父(对管仲尊称),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归取其头来;不然,吾不出君于关。’”

【例句】:

    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 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明·徐渭《与诸生三到徐氏园》:“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 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 清·顾炎武《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清·唐孙华《哭顾观庐侍郎》:“时置平原酒,曾分鲍叔金。” 清·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主谓 与平原君饮酒十日,指朋友间小聚欢饮。语本《史记·范雎传》:“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饮。’”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叙》诗:“~,中散千里游。”△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话不投机半句多


【典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 (wei) 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今译】 战国时范睢为秦昭王丞相,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囚禁。昭王欲为他报仇,听说魏齐已逃往赵国平原君处,于是假意写信给平原君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愿与您结为布衣百姓那样的好朋友,请您光临我这里,我要与您作十日之饮。”参见《范睢绨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宾朋相聚尽欢。

【典形】 宾客平原、平原酒、平原十日饮、平原饮、平原张宴、清樽十日留、十日欢、十日饮、平原宴浃旬、十日滞平原、极欢留十日、平原期。

【示例】

〔宾客平原〕 明·徐渭《与诸生三到徐氏园》:“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

〔平原酒〕 清·唐孙华《哭顾观庐侍郎》:“时置平原酒,曾分鲍叔金。”

〔平原十日饮〕 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

〔平原饮〕 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

〔平原张宴〕 清·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清樽十日留〕 清·顾炎武《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十日欢〕 唐·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十日饮〕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猜你喜欢

  • 西林布

    ?—1859清朝武官。达斡尔族。姓阿勒丹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佐领驻浙江,防御英国侵略军从海上进攻。咸丰三年(1853),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败石达开部于武昌,赐号阿木尔罕巴图鲁。九年(1859),在太湖镇压义军时,战死。

  • 栏马关

    北宋以马栏堡置,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十里张家砭乡高石角北,故关遗址尚存。

  • 思广汉

    谓追思贤良廉明的官员。宋苏轼《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之一: “簿书常苦百忧集,樽酒今应一笑开。京兆从教思广汉,会稽聊喜得方回。” ●《汉书赵广汉传》: 萧望之劾奏,下广汉廷尉狱。“吏民守阙号泣者数万人,或言 ‘臣生无益县官,愿代赵京兆死,使得牧养小民。’ 广汉

  • 策妄阿拉布坦

    清准噶尔部人。噶尔丹侄。初与噶尔丹相争,逃至吐鲁番。康熙间,回据伊犁,以助剿噶尔丹为名,发展势力,继噶尔丹为准部首领。康熙五十六年,进兵西藏,攻陷拉萨,杀和硕特之拉藏汗,挟持拉藏汗所立之达赖六世。五十九年,为入藏清军所逐,败归伊犁。六十一年,清军至乌鲁木齐,策妄请和。旋卒。

  • 龙勒县

    西汉置,属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一百五里破城子。《元和志》卷40寿昌县:龙勒县“因山为名”。北魏于此置寿昌郡。北周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湖附近。属敦煌郡。因县东南龙勒山得名。北魏为寿昌郡治。北周废入鸣沙县。

  • 罗阴县

    唐武德七年 (624) 置,属并州。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十二里洛阴村。贞观元年 (627)废。 古县名。唐武德七年(624年)析阳曲县罗阴城置,治今山西省阳曲县东洛阴。属并州。贞观元年(627年)又降为罗阴城。

  • 七日,范成大抵成都。

    自桂林至成都途中,举凡山水之幽奇,地方之习俗,古迹之胜况,物候之变迁,百姓之疾苦,道路之险艰,有所感触,则形诸诗篇。宋人黄震《慈溪黄氏分类日钞》卷六十七:“石湖帅广之明年,乙未,年五十矣。是年正月二十八日,自广易蜀,五月二十六日至遂宁,纪行诗百三十五首。”

  • 兴海设治局

    又名大河坝设治局。1939年由共和县析置,驻大河坝(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大河坝乡)。1943年升为兴海县。1939年由共和县析置,治今青海省兴海县西北大河坝。亦名大河坝设治局。1943年升县。

  •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

    (《魏志•武帝纪》卷一)

  • 昌成侯国

    亦作昌城侯国。西汉神爵三年 (前59)封广川缪王子元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五十里。《后汉书刘植传》: 刘植 “巨鹿昌城人也。……建武二年,更封植为昌城侯”。东汉改置阜城县。 成又作城。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宣帝封广川缪王子元为昌成节侯,改昌成县为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