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观巴黎油画记》

《观巴黎油画记》


薛福成
原文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
  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斯二者盖皆有之。
  ——选自《庸庵全集》 

译文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象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翻译人员说:“西方人绝妙的技艺,尤其没有超过油画的,您何不马上到油画院去,看一下普法交战图呢?”
  那幅画的展出方法是在一间又大又圆的房屋里,把巨大的画幅悬挂在四面墙壁上,从屋顶上放光线进入室内。人在房屋里,放眼四望,就可以看见城堡、山冈、溪流、树林,密集地分布排列着,敌我两军的人马纷乱拥挤:驱马奔驰的,卧倒在地的,逃跑的,追击的,开枪的,点炮的,拔大旗的,拉炮车的,连续不断。每当一颗巨大的炮弹落地,就立刻火光迸射,烟火弥漫;那些遭到炮击的地方,就见断壁破楼,有的熏黑了房屋,有的烧红了围墙。而士兵们折臂断腿,血流成河染红了地面,仰着趴着的死伤士兵,实在叫人不忍心看。抬头看看天空,明亮的月亮斜挂,云彩衬托着;低头看看地面,绿草就象地毯,广阔的平野一望无际。几乎自己怀疑身外就是战场,而忘记自己是在一间屋子里似的。等到用手去摸摸它,才知道那原是墙壁、是油画,都是画出来的。
  我听说法国人好胜,为什么自己偏要画打败仗的情景,叫人看了这样丧气?翻译人员说:“这是用来昭示明白的鉴戒,激发群众的义愤,图谋报复啊。”这样说来它的意义就很深远了。
  普鲁士王国和法国的战争,到现在虽然已成为过去的事,而那一事件是确凿而有根据的。然而这幅油画果然是真的呢,还是假的?是虚构的画符合于真实的事呢?还是真实的事与虚构的画相同呢?这两种情况大概是都存在的。



猜你喜欢

  • 甲寅(九日),司马光初读《资治通鉴》。

    上亲制序面赐光,赐名《资治通鉴》。令候书成日写入,又赐颍邸旧书二千四百二卷。(《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

  • 吴世贤

    【介绍】: 清江苏南汇人,字掌平,号古心。乾隆十三年进士,官湖南靖州知州,宦游湘、鄂、豫、粤历三十余年。善画兰竹,不拘古法,亦不落时蹊。有《古心堂诗文稿》、《香草斋集》。 【吴世贤作品 ==>】 

  • 横金拖玉

    谓官服盛装。清 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其犹子总戎弘㙔、弘场及诸孙十二人,谋相与罗长筵,考钟鼓,横金拖玉,称百年之觞。” 并列 指在正规且隆重的场合穿的盛装。清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其犹子总戎弘、弘场及诸孙十二人,谋相与罗张筵,考钟鼓,

  • 赤里街

    秦成都太城之街。相当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南大街。《寰宇记》卷72成都县引杨雄《蜀本纪》云:“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今与长安同制。”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若徙置少城内。”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成都县本治赤里街,即此。

  • 岿然老灵光

    同“岿然灵光”。清王士禛《与程昆仑》:“林茂之先生,今年八十有三,文苑尊宿,此为硕果,亦岿然老灵光。”

  • 拓跋郁律

    【生卒】:?—321 【介绍】: 十六国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大破匈奴铁弗部,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为拓跋猗之妻所害。北魏道武帝天兴初,追尊为太祖平文帝。 【拓跋郁律作品 ==>】 

  • 李固

    【生卒】:94—147 【介绍】: 东汉汉中南郑人,字子坚。李郃子。少好学,博览典籍,知名京师。顺帝阳嘉二年,公卿举以对策,直陈外戚、宦官擅权之弊。拜议郎。永和年间任荆州刺史、泰山太守,招抚境内起事农民。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冲帝即位,迁太尉,与大将军梁冀共参录

  • 綿

    读音:Mián【源】 即緜氏(17)。亦见《姓苑》(6,12)、《千家姓》(418)。【望】河南(418)。【布】北京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吕梁等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 亦收,其据 《姓解》 注云: “系緜姓分族。” “綿(绵)”、緜” 旧为一对异体字。今统简作 “绵”。故今之 “绵” 姓,或即緜姓,或为緜姓之分族。参见“緜” 条。

  • 南院副统军使

    官名。辽置,见“南院都统军司”。

  • 浪蕊浮花

    ㄌㄤ ㄖㄨㄟ ㄈㄨ ㄏㄨㄚ lng ru f hu 458 ① 指寻常花草。宋 苏轼《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 见“浮花浪蕊”。元无名氏《鸳鸯被》2折:“你看我恰便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