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ān

山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为姓氏。周代有山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为氏。二是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据说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为姓氏。

山姓历史人物有山涛,字巨源,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将离职,欲召嵇康自代,嵇康写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二十七位。


【音】 亦音妾(80,252)。参见山(Qiè)姓。【源】 ①相传为古帝烈山氏之后,见《风俗通》(6,9,12,17)。②周时有山师之官,掌山林,以官为氏,见《姓考》(17)及《广韵》(60)。③河南洛阳山氏,为北魏时代北吐难氏所改(6,17,21,27)。④蒙古族姓。【望】 河内(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山祁,春秋时晋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上海之松江,云南之河口,四川之通江,湖北之老河口,甘肃之永登、徽县,陕西之韩城,山西之太原,山东之鱼台、平度,辽宁之清原等地均有。汉、苗、彝、仡佬、傈僳、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周山师,掌山林之官,以官为氏。” ②又引 《风俗通》 注云: “烈山氏之后。”烈山,乃炎帝之号,故此当系出姜姓。③又注: “吐难氏,后魏改为山氏。” 吐难,代北地区复姓。④彝族之山姓,由 “包模普” (光明族)、“白木普” (山族) 所改。白木,汉意为 “山”,或以其汉意山而为单姓。⑤仡佬族之山姓,乃指山而为姓。相传其先“为避斩尽杀绝之祸,躲进深山崖洞,指山为姓。山成九、山文举是。” 注④、⑤见 《中国人的姓名》。

春秋晋有山祁,为大夫; 汉代有山昱,武都太守; 晋代有山涛,竹林七贤之一; 明代有山青。

猜你喜欢

  • 左家娇女

    《玉台新咏》卷二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晋朝文学家左思在《娇女诗》中怀着深厚的父爱,写了两个小女儿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诗歌首句以“吾家有娇女”领起全篇。后用为咏爱女之典。 唐.李商隐《王

  • 指手顿脚

    并列 顿脚,跺脚。又是指手,又是跺脚。形容无赖撒泼或举止失控之状。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3:“这时她还在那里~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贬义。多用于描写蛮横撒泼的情状。

  • 沙岗村

    即今广东中山市东南沙岗。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香山县“墟市”有沙岗墟。

  • 八里庙

    集镇名。在吉林省梨树县中南部、昭苏太河西岸。梨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60。清光绪年间建龙王庙,因距梨树镇财神庙八里而得名。有农机修理、粮食加工等厂。梨杨公路经此。

  • 妙言要道

    精到的言论,中肯的道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借吴 楚为客主,先言舆辇之损,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于是说以声色逸游之乐等等。” 见“要言妙道”。鲁迅《汉文学史纲要》8篇:“宜听~,以疏神导体。”

  • 明安图

    1692—1763或1765 清蒙古正白旗人,字静庵。由官学生累官钦天监监正。自幼亲受数学于康熙帝,勤奋过人,随侍康熙帝,以副总裁编纂《历象考成》。雍正八年(1730),参与编撰《日躔月离表》。乾隆间编写《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乾隆二十一年(1756),与左都御史何国宗前

  • 曾参歌商颂

    传说孔子的学生曾参曾歌《商颂》,声如金石。《庄子.让王》:“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縰( ㄒㄧ x 徙):《御览》引作“履”。 【检索曾参歌商颂

  • 太子左司御率府率

    官名。即太子左司御率。

  • 赵美妻王氏

    内黄(今河南内黄)人。至治元年(1321)夫溺水而死。她誓不改嫁。舅姑欲她与族侄成婚,她拒不从。后自缢而死。

  • 柯山

    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北柯桥镇西三里。《清一统志 绍兴府》: 柯山 “在山阴县西南三十五里。上有石佛,高十余丈。下有水曰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