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归晋知罃》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chǔ guī jìn zhī yīng
楚归晋知罃
译文注释
《楚归晋知罃》的诗词大意
晋国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在楚国,以求换回知。于是荀辅佐中军了,所以楚国人答应的。
王送别知罃,说:“你恨我吗?”回答说:“两国交战,我没有能力,不能胜任,由于被俘获。
执事不来祭鼓,使者回国就刑,你的恩惠啊。
我实在没有才能,又有谁敢怨恨?”王说:“那么感激我吗?”回答说:“两国的国家,而请求解除他的人民,各以自己的愤怒,以互相原谅的,两个释放战俘,以实现友好。
两国友好,我没有和,他谁敢感激?”王说:“你回去,用什么报答我?”回答说:“我不受怨恨,你也不受道德。
无怨无德,不知道报答。
”王说:“即使是这样,一定要告诉我。
”他回答说:“把你的灵魂,多次我得回骨在晋,我们的国君若把我们杀掉,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
如果听从君王的恩惠而避免的,为了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因为受宗,也死而不朽。
如果不获批准,而使继承祖宗的职位,谈到在事,而率领一部分军队以保卫边疆,即使遇到办事,他不敢违背。
将竭尽全力去死,没有第二个心,以尽臣礼。
用来报答啊!王说:“我们不能和它争夺。
”重为的礼遇而放他回去。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