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诗词古文>蝉原文和赏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的网友点评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

赏析

chán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fēi shì jí qiū fēng.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注释

《蝉》的诗词大意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居高声自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