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理市

大理市

在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468平方千米。人口52.6万。辖9镇、1彝族乡。市人民政府驻下关。大理一名寓“积极推行礼治,大治大理,以达强国安民”。西汉置叶榆县,治今大理城北,属益州郡。东汉改楪榆县,属永昌郡。三国蜀汉时属云南郡。南朝梁末废县。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开元年间,唐王朝支持蒙舍诏(南诏)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治今太和村一带)。宋时大理国都于此,治今大理城西部。元为大理路治。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县,治今大理城。明设大理府,治今大理城。清沿明制。民国初年废府存县。1913年又改为大理县。1914年属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0年大理县和凤仪县属大理专员公署。1951年划出大理县玉洱乡、凤仪县珠海乡设置下关市。1960年下关、大理、凤仪、漾濞四县市合并成立大理市,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62年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下关市、漾濞县建制。1983年撤销大理县、下关市,合并成立大理市,属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洱海断陷盆地,居云岭高原南端,为横断山脉与哀牢山脉的交接地区,又是金沙江、红河、澜沧江水系分水岭。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蚕豆、油菜籽、蔬菜、烤烟为主。工业有纺织、电力、卷烟、造纸、机械、建材、制茶等。矿产有大理石、石灰石。大理机场、广大铁路连通省内外。昆畹、滇藏公路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蝴蝶泉、洱海公园等。


猜你喜欢

  • 东拼西凑

    从多方面设法把零星的事物凑合在一起。《红楼梦》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带了秦钟到代儒家来拜见。”《官场现形记》二八回:“当他在半路上,早已东拼西凑,凑得三千银子,专为监中打点之用。”巴金《谈〈春〉》:“我

  • 大小榆谷

    又称二榆。为大、小二榆谷的合称。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尖扎县西北黄河南岸一带。东汉时为羌族居地。《后汉书西羌传》:章和元年(87),迷唐率诸羌入陇西塞,“迷唐不利,引还大、小榆谷”。 古地区名。大榆谷、小榆谷的合称,又称二榆。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河曲一带。土地肥美

  • 颜回

    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学生。家境贫寒,箪食瓢饮,居住陋巷,而不改其乐。为人好学,且“不迁怒,不贰过”。师事孔子,言无不从,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因早卒,孔子深为哀伤。 【

  • 塔儿冈

    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三里。《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 塔尔冈 “在县北三里。又有望城冈在县东五里。嘉靖中县令王朝璲议云,城外四山环绕,塔儿冈、杨通冈、应台山等处尤高平近县,登之可窥城中虚实是也”。

  • 鲁恭驯雉

    《后汉书.鲁恭传》:“〔鲁恭〕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有状白安。”

  • 大河铺

    即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二十里大河镇。清余名芳《黄梅兵事续纪》:咸丰四年(1854)十月,清军塔齐布、罗泽南败太平军陈玉成于“大河铺”。

  • 韩林儿

    【生卒】:?——1366栾城(今属河北)人。元末红巾军领袖韩山童子。山童被杀,与母杨氏逃至武安(今属河北)山中。元至正十五年(1355),刘福通迎至亳县,称帝,号“小明王”,建宋国,年号龙凤。元兵来攻,移守安丰。十八年,攻取汴梁为都城,张士诚部将吕珍攻安丰,朱元璋帅兵打败珍,迁林儿于滁州。次年,元璋称吴王,又二年,林儿死。一说元璋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将他沉于江。【生卒】:?—1366元末

  • 扶山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五十里。《隋书·地理志》:武德县有扶山。《方舆纪要》卷105琼山县:扶山“山之东有五岭,一曰从衡,二曰思峒,三曰光螺,四曰居禄,五曰居林,递相拥护,故名扶山。道书以为第二十四福地。昔有陶公者隐此,因亦名陶公山”。

  • 刁柔

    【生卒】:501-556 字子温,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人。习经史,留心礼仪。仕北齐为国子博士、中书舍人。参预撰写《魏书》,对与己通亲者有溢美过实处。(,参见《北史》) 【生卒】:501—556 【介绍】: 北齐渤海人,字子温。少好学,尤留心礼仪。初为北魏宣武帝挽郎,出身

  • 邪不干正

    谓邪术不能压倒正气。宋.王谠《唐语林.方正》:“贞观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生死人……帝以告宗正卿傅奕,奕曰:‘此邪法也。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亦作“邪不胜正”。《野叟曝言》五○回:“素臣太息道:‘邪不胜正,理所固然;幻术愚人,事所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