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帝问侍臣盗贼》

《帝问侍臣盗贼》


资治通鉴
原文

    帝问侍臣盗贼,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曰:“渐少。”帝曰:“比从来少几何?”对曰:“不能什一。”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帝曰:“何谓也?”威曰:“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近在汜水。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于支计,不时翦除。又昔在雁门,许罢征辽,今复征发,贼何由息!”帝不悦 罢。寻属五月五日,百僚多馈珍玩,威独献《尚书》。或谮之曰:“《尚书》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逊。”帝益怒。顷之,帝问威以伐高丽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盗,对曰:“今兹之役,愿不发兵,但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遣之东征。彼喜于免罪,争务立功,高丽可灭。”帝不怿。威出,御史大夫裴蕴奏曰:“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帝曰:“老革多奸,以贼胁我!欲批其口, 复隐忍。”蕴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张行本奏:“威昔在高阳典选,滥授人官;畏怯突厥,请还京师。”帝令按验,狱成,下诏数威罪状,除名为民。后月余,复有奏威与突厥阴图不轨者,事下裴蕴推之,蕴处威死。威无以自明,但摧谢而已。帝悯而释之,曰:“未忍即杀。”遂并其子孙三世皆除名。
    江都新作龙舟成,送东都;宇文述劝幸江都,右候卫大将军酒泉赵才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意解,乃出之。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坚,无敢谏 。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即日于朝堂杖杀之。甲子,帝幸江都。虞世基以盗贼充斥,请发兵屯洛口仓,帝曰:“卿是书生,定犹怯。”戊辰,车驾至巩。敕有司移箕山、公路二府于仓内,仍令筑城以备不虞。至汜水,奉信郎王爱仁复上表请还西京,帝斩之而行。至梁郡,郡人邀车驾上书曰:“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又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三卷,有删节)

译文
    炀帝向侍臣询问盗贼的情况,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逐渐减少。”炀帝说:“比过去少多少?”宇文述回答:“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纳言苏威躲在柱子后面,炀帝把苏威叫到座前问他,苏威回答:“我不是管这方面的官员,不清楚有多少盗贼,但贼患距京越来越近。”炀帝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苏威说:“过去盗贼只占据长白山,如今已近在汜水。近来看到上奏的贼情都不是实情,于是措施失当,对盗贼不能及时地加以剿灭。还有,以前在雁门时,已经许诺停止征伐辽东,现在又征发士兵,盗贼怎么能够平息?”炀帝听了不高兴,就作罢了。不久到了五月五日,百官中很多人都上贡珍玩之物,唯独苏威献上《尚书》,有人诋毁苏威说:“《尚书》中有《五子之歌》,苏威的含意很不恭敬。”炀帝更加生气。过了不久,炀帝向苏威询问征伐高丽的事情,苏威想让炀帝了解天下有很多盗贼的情况,就回答说:  “现在征辽之事,但愿不要发兵,只要赦免群盗,自然可以得到几十万人,派他们去东征。这些人对被赦免罪过感到高兴,会竞相立功,高丽就可以被平灭。”炀帝不高兴。苏威退了出来,御史大夫裴蕴奏道:“这太不恭敬了!天下哪里有许多盗贼!”炀帝说:“这老家伙极为奸佞,拿盗贼来吓唬我,我想打他嘴巴,暂且再忍耐一下。”裴蕴知道炀帝的心意,就让河南平民张行本上奏说:“苏威从前在高阳掌管挑选官员之事时,滥授官职,畏惧突厥,要求返回京师。”炀帝命人进行审查验证,构成罪状后,下诏历数苏威的罪状,将他除名为民。一个多月后,又有人奏报苏威与突厥暗中勾结图谋不轨,此事交由裴蕴追究法办,裴蕴判苏威死刑。苏威无法为自己申辩,只是非常伤感地谢罪而已。炀帝怜悯苏威就将他释放,说:  “不忍心马上杀他。”于是把苏威的子孙三代都除名为民。 

    江都新制造的龙舟完工,送到东都。宇文述劝炀帝巡游江都,右候卫大将军酒泉人赵才劝阻说:“如今百姓疲惫劳苦,国库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返回京师,安抚天下百姓。”炀帝勃然大怒,把赵才交司吏处治,过了十天,炀帝才平息了怒气,将赵才放出。朝中的大臣都不想让炀帝出行,但炀帝去江都之意非常坚决,没有敢于进谏的人。建节尉任宗上书极力劝谏,当天就在朝堂上被用杖打死。甲子(初十),炀帝驾临江都。虞世基因为盗贼充斥请求炀帝派兵屯驻在洛口仓,炀帝说:“你是书生,必定还是恐惧畏缩。”戊辰(十四日),炀帝到达巩县,命令有关部门将箕山、公路二府移到洛口仓内,并命令修筑城池以备不测。炀帝到达汜水,奉信郎王爱仁又上表请求炀帝返回西京,炀帝杀死王爱仁又继续南行。他到达梁郡,梁郡有人半路拦阻车驾上书说:“陛下若是一定要巡游江都,天下就将不是陛下的了!”炀帝又将上书人杀死。 

《帝问侍臣盗贼》    

猜你喜欢

  • 下峒司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本明下洞长官司, 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设巡司。后移巡司于古丈坪。

  • 哭秋风

    借指感时事而悲怀。唐李贺《南园》诗之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 参见:○宋玉悲秋 【检索哭秋风 ==>】 古籍全文检索:哭秋风     全站站内检索:哭秋风

  • 直脱儿

    蒙古部人。初随从窝阔台征伐钦察、康里、回回等部,1232年收河南、关西诸路。1236年在涿州(今河北涿州)建置织染七局。后为涿州路达鲁花赤。 【介绍】: 元蒙古人。从太宗攻钦察、康里、回回等部,又从收河南、关西诸路。授涿州路达鲁花赤。 【直脱儿作品 ==>】 

  • 养息牧厂

    亦作杨柽木厂。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置,属盛京礼部 (后改属盛京将军)。驻地在杜尔笔山杜尔笔城 (亦作都尔鼻城),今辽宁彰武县。《清一统志 · 牧厂》: 养息牧厂 “在盛京锦州府广宁县北二百一十里彰武台边门外。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乾隆间移至大凌河牧厂。

  • 五色线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旧谓臣下规谏皇帝之过失为“补衮”。补衮需用五色线。后亦用“五色线”为华美文章的典故。明.文彭《博士诗集》卷下:“少小习章句,朝夕亲笔砚。词场十度游,终迷五色线。”【词语五色线】   汉语词典:五色线

  • 土洑镇

    即道士洑。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唐符载《土洑镇保宁记》:“夏口至西南四百里,其山曰西塞,其镇曰土洑,山镇相距可百余丈。”

  • 革故立新

    见“革故鼎新”。曹禺《王昭君》2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单于。”

  • 彩凤求凰

    同“凤求凰”。宋贺铸《凤求凰》词:“南薰难销幽恨,金徽上,殷勤彩凤求凰。”

  • 宜春泉

    或曰又名灵泉。在今江西宜春市西。《新唐书地理志》 袁州宜春: “有宜春泉,酝酒入贡。”《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县。” 《舆地纪胜》 卷28袁州: 灵泉 “即宜春泉。在 (宜春) 县西四里。李

  • 夏墟

    或作夏虚。《左传· 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命以 《唐诰》 而封于夏虚。” 其地有三说: (1)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西晋杜预注: “夏虚,大夏。今大原晋阳也。” (2) 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明顾炎武 《日知录》 三十一云: “窃疑唐叔之封,……在于翼。” (3) 在今山西夏县东北。近年东下冯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可资印证。即“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