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狼子野心

狼子野心

    比喻凶暴的人野心难测。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的弟弟子良生了个儿子取名越椒。子文见了这个孩子,便说一定要杀掉。这个孩子的模样像狗熊和老虎,哭声象狼嚎,不杀掉他,我们若敖氏家族就要断送在他的手中了。民谣说,狼子野心,这就是个狼啊。怎么能养活呢?子良不同意,子文还为此大哭一场。公元前605年,越椒当上了楚国令尹,发动叛乱。楚庄王进行讨伐,尽灭若敖氏之族。

【出典】:

    《左传·宣公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

【例句】:

    《国语·楚下》:“人有言曰:‘狼子野心’怨贼人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邈传》:“(陈)登见太祖,固陈(吕)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态。’”


主谓 狼崽子虽小,本性凶残。比喻残暴的人本性难改。后也比喻坏人用心险恶。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 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国语·楚语下》:“~,怨贼之人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可笑玄宗还不觉其~,却要信他是真心,好不痴心。”△贬义。多用于恶行。→心怀叵测 居心叵测 ↔菩萨心肠 心慈面软。也作“狼子兽心”。


解释 狼子:小狼崽。本指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 暴的人恶性难改,必有狂妄的欲望和狠毒的用心。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 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 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老 百姓都很敬重他。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 越椒。子文对子良说:“一定要杀掉他。这个孩子,生着熊虎一 般的外貌,而有豺狼一样的声音。如果不杀他,他一定会灭亡我 们若敖氏家族。俗话说:‘狼崽虽幼,却有凶残的天性。’这个孩 子就是一只狼,难道还要养他吗?”子良不同意。子文对此非常担 忧,临死的时候召集他的族人,说:“如果越椒一旦执政就赶紧 离开,以免遭受祸患。”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继任了宰相,越椒为司马。后来斗 般遭受诬陷而死,越椒就做了宰相。越椒飞扬跋扈,看谁不顺眼 就杀掉他。再往后,他的野心越来越大,准备攻打楚王,逼得楚 王用三代国君的子孙做人质求和,越椒竟然还不答应。

楚王被逼无奈,起兵和越椒带领的若敖氏在皋浒作战。越椒 连续两箭射向楚王,一箭穿过鼓架,钉在了铜钲上,又一箭飞过 车辕,穿过车盖,几乎射 中楚王。楚兵感到害怕, 纷纷后退。楚王派人巡视 军队,给他们鼓劲说: “我们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国 时,获得了他们三支宝箭, 被越椒偷走了两支,现在 他已经用完了,你们不用 害怕。”然后击鼓进军,一 举消灭了越椒和若敖氏。

近义 野心勃勃

反义 光明磊落

例句

司马召谋权篡位的狼子野 心,昭然若揭!


猜你喜欢

  • 徐孝克夫妻

    《史记.徐摛传》附《徐孝克传》:“(孝克)妻东莞臧氏,领军将军盾女也,甚有容色。孝克乃谓曰:‘今饥荒如此,供养父阙,欲嫁卿与富人,望彼此俱济。于卿如何?’臧氏弗许之。时有孔景行者,为侯景将,多从左右逼而迎之,臧氏涕泣而去,所得谷帛,悉以遗母。孝克又剃发为沙

  • 金水

    ①原名涂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寰宇记》 卷112江夏县: 金水 “在县南九十里。出秦山,西注入大江。《旧记》 云,有金鸡从鸡翅山南飞,产金于此,故名金水”。 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北。《方舆纪要》 卷109庆远府宜山: 金水 “在府北。《志》 云: 龙江自天河县折而南,与

  • 三复其言

    见“三复斯言”。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元次山父延祖》:“余少观此,未尝~。” 【检索三复其言 ==>】 古籍全文检索:三复其言     全站站内检索:三复其言

  • 駃騠

    公马、母驴杂交所产生之后代。《逸周书王会解》说西北戎狄等有献“駃騠”者;《吕氏春秋爱士》记载,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骡”即“驘”。 及至汉代,《说文》已明确指出它系通过远缘杂交而产生:“驘”,“驴父马母”;“駃騠”,“马父驘子也”。 马、驴远缘杂交所

  • 飞蛾赴火

    由“如飞蛾之赴火”简缩而成。“赴火”也作“赴焰”、“赴烛”、“扑火”、“投火”、“投焰”等。南朝梁代到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今江苏邳县西北)人。溉少时孤贫,聪敏好学而有才。性格直爽,为人公正。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溉之孙名荩,自幼爱好诗文,及年长,诗

  • 林绚

    【介绍】:唐代辞赋家。本名缮。闽(今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咸通中,与秦韬玉等人交结宦官,号芳林十哲。光化中,守太常博士。撰《大统赋》二卷,又《大纪赋》三卷,《宋史·艺文志七》有著录。《新唐书·艺文志四》有卢肇《注林绚大统赋》二卷。作品已佚。事迹见《唐摭言》卷九。

  • 司勋下大夫

    官名。北周置。夏官府司勋司次官,佐司勋中大夫掌六勋之赏,以酬其功。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司勋中大夫”。

  • 江淹梦

    江淹年轻时曾经梦见有老人送给他五色之笔,自后文思勃发,诗赋精佳,后来又梦见老人索去五色笔,自此文章平庸而不可观,人谓“江郎才尽”。事见《南史·江淹传》。后因以“江淹梦”称美人富于文彩。方干《再题路支使南亭》:“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 毋望之祸

    参见:无妄之灾 见“无妄之灾”。

  • 秇梓保

    在今福建永定县东北六十里北山村。五代南唐保大十二年 (954) 上杭场迁此。北宋淳化五年(994) 升为上杭县。至道二年 (996) 迁治鳖沙里(今上杭县东北白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