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元好问《少林药局记》

元好问《少林药局记》


元好问
原文
    少林英禅师为余言:“昔青州辨公初开堂仰山,自山下十五里负米,以给大众。其后,得知医者新公,度为僧,俾主药局,仍不许出子钱致赢余,恐以利心而妨道业。新殁,继以其子能。二十年间,斋厨仰给,而病者亦安之。故百年以来,诸禅刹之有药局自青州始。兴定末,东林隆住少林。檀施有以白金为百年斋者,自寇彦温而下百家。图为悠久计,乃复用青州故事,取世所必用疗疾之功博者百余方以为药,使病者自择焉。僧德、僧浃靖深而周密,又廉于财,众请主之。故少林之有药局自东林隆始。局事之备,迨予三年矣,子幸以文记之。” 
    予以为,医,难事也。自岐黄卢扁之书而下其说累数千万言皆典雅渊奥本于大道之说究乎死生之际儒者不暇读庸人不解读。世之学者非不艺专而业恒,至终其身有不免为粗工者,其可为难矣!佛之徒方以禅定为习,于世间法皆以为害道而不敢为。间有言医者,特儒者之谈禅尔。有能了知味因,断除病本,如子之书所为大医王者乎?谓之专则不可也。劳则辞,久则厌,不合则离。泛然而来,悠然而往,其视粥鱼斋鼓如传舍中物而不留顾,其肯老岁月于参术间乎?谓之恒则亦不可也。不恒不专,取未必甚解之人,而付之司命之事,病者何赖焉?故廉者取之,什一而有余,治药不得不良,十愈一人,千愈百人,盖犹有所望也。古语有之:“良医之不能以无药愈疾,犹良将之不能以无兵而制敌也。”兵有形,有形则易见,善用之者,能以杀人者生人;药之性难穷,难穷则不善用之者,反以生人者杀人。人可不惧哉!今子则不然。若德若浃之实与廉,皆选之十百辈有不可得者,子固得所任矣。时节、州土无不适其当,炮炙、生熟无不极其性。德与浃固亦尽其伎矣。虽然,吾恐他日有不善其后者出,人将曰“药局之坏自某人始”,未必不以予为知言也。故备述之,使来者监观焉。 
(选自《遗山先生文集》,有删节) 

译文
    少林英禅师对我说:“过去青州辨公在仰山初八入院开法堂说法,从山下五里背负大米,来供给众人。这之后,得到懂得医术的新公,为其刹度成为僧人,让他主管药局,还是不允许拿出钱财来获得盈余,担心因为利欲之心而妨碍佛道修行,新公死后,他的儿子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二十年间,寺庙的厨房依靠他供给,生病的人也获得平安。所以百年以来,各寺院设立药局是从青州开始的。兴定末年,东林隆任少林住持。施主中有寇彦温等百家大户拿白金作为百年斋费。考虑作长久的打算,于是沿用青州旧例,择取世人所必然会用到的治疗疾病功效显著的百余种药方,按照它们制成药,让生病的人自由挑选。僧德、僧浃静穆深沉而周到细致,又清廉,众人请求让他们主管药局。所以少林有药局从东林隆开始。少林药局事项的筹备,到我这里有三年了,希望你用文字记述它。” 
    我认为,治病,是一件难事。从歧伯、黄帝、扁鹊撰写的医书以来,医学学说累计有数千万直,都是典雅深奥的,推原大道的学说,探究生死的界限。读书人没有空闲读,平庸的人读不懂。世上学医的人即使学业专注且持之以恒,终其一生也有不免成为医术拙劣的医生的。这可以说是很难了吧!佛门弟子当以修行作为日常的活动,对于世俗医术都认为有害修行而不敢做。间或有谈医论药的人,只不过如读书人谈论修行罢了。有能够通彻明白地探究出病因,彻底铲除病根,像你书中所说的医生吗?说他们专注却不能够。劳苦了就推辞,长久了就生厌,不合意就分开。随便地来,闲适地走,他们看待木鱼斋鼓就如同旅舍中的物件一样不留意,难道愿意在医药方面花费时间吗?说他们有恒心却也不能够。没有恒心,也不专注,选取不一定非常了解的人却交付给他掌管生命的大事,生病的人依靠什么呢?所以选专注,选取不一定非常了解的人却交付给他掌管生命的大事,生病的人依靠什么呢?所以选取廉洁的人,十分之一还有剩余,备办药物不用不好的,十人治愈一人,千人治愈百人,还可以有所期望。古语说:优秀的医生不能不用药物治愈疾病,就好比优秀的将领不能不用军队就制服敌人。军队有形,有形就容易看见,善于使用的人能够用杀人的方式救人。药性难以尽知,难以尽知那么不善于用药的人反而用救人的方式杀人。人们哪能不感到恐惧呢?现在你却不是这样。像德、决他们的诚实与清廉,都是从数十百计的人中选取也不可多得的,你自然任用他们。时节、水土没有不适当的,炮炙、生熟制作的药无不尽显药性。德与决本来也竭尽他们的技艺。虽然这样,我担心以后有不良的人出现,人们将说“药局的衰败是从某人开始的”,不一定不认为我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详细叙述这件事,让后来的人监督观览。” 

元好问《少林药局记》    

猜你喜欢

  • 出世

    ①出家。皇甫曾《秋夕寄怀契上人》:“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②出仕。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③超出世人。陈鸿《长恨歌传》:“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 崔惠童

    【介绍】:唐代诗人。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人。生卒年不详。右骁卫将军、冀州刺史崔庭玉之子,尚玄宗女晋国公主,为驸马都尉。长安城东有其庄园、池亭,常于此宴饮宾客。《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新唐书》之《宰相世系表二下》、《诸帝公主传》,《唐诗纪事》卷二五。

  • 徐光溥

    【介绍】: 名或作光浦。五代时人。博学善诗歌。仕前蜀。王建时为观察判官,后进秩翰林学士。王衍时迁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与李昊并同平章事。有辩才,遇事辄发,昊等疾之,后有议论,光溥乃不发一言,熟睡而已,时号“睡相”。 【徐光溥作品 ==>】 

  • 疡医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太医下大夫疡医上士佐官,正二命。

  • 东安场

    五代楚置,即今湖南东安县西南二十里紫溪市镇。北宋雍熙元年(984)升为东安县。 五代楚分零陵县置东安场,治今湖南省东安县南紫溪。以近东安江为名。北宋雍熙元年(984年,一作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升县。

  • 宫闱署

    官署名。隋置,见“宫闱局”。

  • 高孝本

    【生卒】:约1641—1727后清浙江嘉兴人,字大立,号青华。康熙三十年进士。官绩溪知县,以不善事上官罢去。年届四十始为诗,罢官后放浪山水以老,其诗洒落有清气。有《固哉叟诗钞》。

  • 石井山

    又作天井山。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石井山在府西南四十里。”

  • 王欝

    【生卒】:1204—1232 【介绍】: 金大兴人,字飞伯。歌诗俊逸。举进士不第。西游洛阳,放怀诗酒,尽山水之乐。好议论,不以毁誉易心。从李汾、元好问等游最久,后至京师,遇兵难,被执见杀。 【王欝作品 ==>】 

  • 秦观作《江城子》词。

    二十五日,与苏轼相别于海康,作词《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