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李怀民卒,年五十六。

李怀民卒,年五十六。

据王宁焊《石桐先生墓志铭》 (《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墓志铭》云:“先生古诗宗陶、韦,律法中、晚唐人。”“先生文亦工,以试不售,世遂无知者,徒称其诗而已。”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李怀民与弟宪桥选唐人主客图,以张水部、贾长江两派为主,余人为客j遂号所咏为《二客吟》。怀民《赠人盆桂》云:‘送花如嫁女,相看出门时。手为拂朝露,心愁摇远枝。’《送张明府》云:‘在县常无事,还家只有身。随行一舟月,出送满城人。’宪桥《咏鹤》云:‘纵教就平立,总有欲高心。’‘不辞临水久,只觉近人难。’《历下厅》云:‘马餐侵皂雪,吏过扫阶风。’《送流人》云:‘再逢归梦是,数语此生分。’二人果有贾、张风味。”《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四一引《听松庐诗话》:“石桐先生生于渔洋、秋谷之后,而能自辟町畦,独标宗旨,可谓岸然自异,不肯随人步趋者。其五言朴而腴,淡而永,苦思而不见痕迹,用力而归于自然,五字中含不尽之意,五字外有不尽之音。粗人观之,乃曰易易,盖未知此中甘苦也。”《晚晴簃诗汇》卷九八:“早孤,与弟莲塘、少鹤致力于诗十余年。依张为《主客图》例,搜集元和以后诸家五言诗,推张籍、贾岛为主,朱庆余、李洞以下为客,名曰《重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一时青齐间称诗者翕然从之。其诗体格谨严,词旨清朗,时时有独到语,不堕当时风气。遂谓与渔洋、秋谷鼎立,则推崇过当矣。”录其诗十一首。

猜你喜欢

  • 刘几(1008—1088)生。

    几字伯寿,以烨任为将作监主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孙沔荐其才堪将帅,换如京使、知宁州。加本路兵马钤辖、知邠州。侬智高犯岭南,几上书愿自效,以为广东、西捉杀。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几言于青

  • 平番营

    清于平番堡置,属松潘镇。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二十六里镇江关乡南。《清一统志·松潘直隶厅》:平番营“地名黄沙坝。其地宽平,可容千骑,为四十八砦番夷出入之地。明万历十四年建城堡,周一里有奇。本朝设都司驻防。嘉庆十二年改设守备,管辖丢骨寨、呷竹寺、云昌寺等三土千户”。

  • 刘贵

    【生卒】:?-539 秀容阳曲(今属山西)人,高欢旧交。魏末事尔朱氏,有战功封公爵,历晋、汾州刺史。闻欢据邺,弃州归欢。东魏时,为御史中尉、肆州大中正,加行台仆射。酷杀成性,视汉人为“一钱汉”。卒。谥忠武。(,参见《北史》) 【生卒】:?—539【介绍】: 东魏秀容阳曲

  • 宋安郡

    ①南朝宋泰始六年(470)置,属湘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泰豫元年(472)废。②南朝宋置,属荆州。治所在乐宁县(今湖北广水市东北)。大明八年(464)改置宋安县。明帝泰始初升为宋安郡。后废。南齐复置,北魏属南司州。隋开皇初废。③南朝梁置,属光州。治所在乐宁县(今河南光山县西南)。北齐移治宋安县(今光山县西南)。隋开皇三年(583)废。④东魏置,属南司州。治所在东宁县(今湖北英山县东北)。辖境

  • 乡城

    即今四川乡城县。清置乡城土百户。“乡城”,藏语意为“手上的珠子”或“串珠”。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流,置定乡县。

  • 亦耳麻不莫剌山

    亦作伊拉玛博啰山。即今青海东南部阿尼玛卿山。《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最高,译言腾乞里塔,即昆仑也。”

  • 乙览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唐文宗曾对左右说:“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甲夜、乙夜,指初更、二更时分。视事,处理政务。后遂称皇帝亲阅为“乙览”。宋.刘克庄《书事》诗:“学徒谁是单传者,史稿曾经乙览无?”清.赵翼《观文恭公诗》:“进御例奏名,得邀乙览烛。”【词语乙览】   汉语词典:乙览

  • 杨凝式

    【生卒】:870-954 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官宦世家。唐昭宗时举进士,授度支巡官。历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迁中书舍人、太子太保等官,数以心疾致仕。擅长诗歌、笔札,曾居洛阳,寺观墙壁上题写殆遍。为人放逸,有“风子”之号。(,参见《新五代史》) 【生卒】:

  • 吴汉超

    【生卒】:?——1646 宣城(今属安徽)人。诸生。南京失守,弃家走泾县,从尹民兴起兵。兵败,匿华阳山中。与丘祖德、麻三衡等军会合,连取句容、溧水、高淳、溧阳、泾、太平诸县。后袭宁国,兵败,城中稽拿首事者,他恐连累族人,逃而复归,被剖腹死。 【吴汉超作品 ==>】 

  • 豁儿赤

    ①蒙古八邻部人。早年拥戴铁木真(元太祖)为蒙古部主。元太祖建蒙古国,封为林木中百姓万户那颜,辖八邻三千户及阿答儿斤、赤那思、脱列思、帖良兀等部人众,驻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流域。因于火里秃麻之地强征美女,引起火里秃麻民众激烈反抗。其部元代称八邻万户。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