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啸亭杂录之《年羹尧镇西安》

啸亭杂录之《年羹尧镇西安》


啸亭杂录
原文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②。比次日,遇塌子沟③,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④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⑤三下,忽闻⑥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⑦,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⑧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译文
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军营驻扎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一块木板、一捆草。”军中上下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了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少数民族的人(番人)正是倚仗这个坑为险阻,没有想到大队敌军突然到来了。终于攻陷了敌人的巢穴。第二年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急忙唤来参将,带三百轻骑兵出营,去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敌兵,果真在那里全部歼灭。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年羹尧说:“只是一刹那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而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会飞出,肯定有人惊扰了它。这里往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注释
1.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1679-1726。
2.故:原因
3.塌子沟:淤泥深坑。
4.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5.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6.闻:听到
7.绝:消失
8.去:距离
9.比:等到
10.方:正在
11.即:就



猜你喜欢

  • 饭后打钟

    同“饭后钟”。清 赵翼《漂母祠》诗:“何况区区亭长妻,固宜蓐食私盐齑。客来轑釜似邱嫂,饭后打钟如阇黎。” 【检索饭后打钟 ==>】 古籍全文检索:饭后打钟     全站站内检索:饭后打钟

  • 大圣寿万安寺

    佛寺名。位于大都白塔前(旧址在今北京阜城门内大街)。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二十五年建成,仁宗时续建。置万安规运提点所(改总管府,升寿福院)以领之,后改寿福总管府,下辖万安营缮司。寺内置世祖帝后、裕宗帝后影堂。至正二十八年(1368)夏,寺毁于雷火。 【检索大圣

  • 阿里山

    在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北。主峰阿里山海拔2480米。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诸罗诸山”中有“阿里山”。今嘉义县东北有阿里山风景区,为闻名中外的观光胜地。(1)山脉名。在台湾省本岛西部。为台湾岛四行平行山脉最西列。以山胞狩猎首领阿巴里为名。北起鼻头角,南到高雄附近。长约300千米。近南北走向。为褶皱山。海拔 1000 米左右。狭义的阿里山,指浊水溪南、玉山主峰以西的高峰区。主峰大塔山,海拔 2663

  • 卜式羊肥

    《汉书.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初式不愿为郎,上(汉武帝)曰:‘吾有羊在上林中(上林,即指上林苑),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蹻而牧羊。岁余,羊肥息(息,繁衍)。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

  • 引鬼上门

    比喻招坏人进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 其他 把鬼引进门来。《初刻拍案惊奇》卷22:“吾本等好意,却叫得‘~’,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贬义。用于比喻主动把坏人引进内部。→引狼入室

  • 王琪

    字君玉,珪从兄。第进士,调江都主簿,除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后历两浙、淮南转运使,知制诰,知润、杭、扬、邓诸州。以礼部侍郎致仕。琪数临东南各镇,为政宽简。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君玉。王珪从兄。儿童时已能为歌诗。举进士。调江都主簿。仁宗景祐中,上建义仓

  • 樊哙镇

    在四川省宣汉县东部。面积56.7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樊哙,人口7000。镇以驻地名。清乾隆年间建场。相传楚汉相争,刘邦派大将樊哙入巴郡,在境内将军坪大败楚军,故名。1932年建乡。1949年沿用。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0年置镇。产稻、小麦、玉米、薯类、

  •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贪夫:贪婪的人。徇:同“殉”,为维护或追求某种东西而丧生。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 贪婪的人为了财物而送命,好义的人为了名誉而献身。语出《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梁启超《无欲与多欲》:“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哲人徇道,其趋向不同

  • 丹溪心法

    书名。元朱震亨述,明程充校订。五卷。刊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非朱氏手笔,乃由其子弟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整理、纂辑而成。卷首载医论六篇。后有论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五官科等病症百余篇;最后几篇分别论述倒仓法、吐法、救急诸方、秘方等。论证皆引丹溪之

  • 蘼芜山下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一《古诗八首》其一:“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古诗有吟咏弃妇上山采蘼芜(芎劳的苗)时遇到故夫的事。后遂用为咏弃妇之典。唐.刘损《愤惋诗三首》(其一):“从此蘼芜山下过,只应将泪比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