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湘绣

湘绣

四大名绣之一。主要产于湖南长沙、宁乡等地,故名。实物最早见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时代,1958年湖南长沙楚墓出土。其在细密的丝绢上,用连环针绣成龙凤图案,形象生动,绣工精细,反映了春秋时期湖南刺绣技艺已达较高水平。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又出土四十件绣衣和一幅铺绒绣锦,这批绣品有图案十余种,绣线是未加捻的彩色散丝,色彩达十八种,针法有平针、接针和打籽针等,针脚整齐,线条洒脱,技艺已较成熟。宋明时期,技艺进一步发展,针法日益丰富,图案写实,仍以彩色散丝作为绣线。其构图主体突出,虚实相间,大胆运用留白,既省工,又美观;造型手法在线描基础上,辅以明暗对比,强化了物像的质感和立体感;色彩趋于鲜明。针法有搀针、游针、毛针、平针、网针、打籽针、交叉针等几十种,讲究“应物施针”。传统题材有狮、虎、松鼠,以虎最著名。为表现猛虎皮毛质感,在毛针基础上创造了鬅毛针。清代刺绣工艺已遍及湖南城乡。


【检索湘绣 ==>】 古籍全文检索:湘绣     全站站内检索:湘绣

猜你喜欢

  • 姚悦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字汝訚。以布衣终,与其子姚兖、孙姚舜聪皆能诗。合刻为《尚亢斋三世诗》。 【姚悦作品 ==>】 

  • 洛阳九老图

    同“洛英图”。宋危稹《水龙吟.庆齐年诸丈》词:“洛阳九老图中,当时司马年犹小。争如今夕,举杯相劝,十人齐寿。”

  • 交刚之战

    春秋时期白狄与晋国之间的一次战争。春秋初期,白狄分布于今陕北和晋西北一带,与秦、晋及赤狄为邻。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景公灭赤狄潞氏。翌年,又灭赤狄甲氏、留吁、铎辰等部,白狄遂与晋国直接接触。在秦、晋争霸中,两国一方面驱赶白狄,占据狄土,同时又利用白狄的力量打击对方。周简王七年(前579),秦桓公为挑拨白狄与晋的关系,假意与晋国联合攻打白狄,又密告白狄“晋将伐汝”,唆使白狄出击晋国。双方大战于

  • 建水

    ①亦作湕水。即今湖北荆门市南新埠河。《周书· 萧詧传》: 梁太清二年 (548),詧率军伐江陵,其将杜岸降于江陵,“詧众大骇,其夜遁归襄阳,器械辎重,多没于湕水”。即此。《清一统志 ·荆门州》: 建水 “在荆门州东南。今名建阳河,一名大漕河。源出龟山,南流入荆州府江陵县长湖”。②又名泷水。即广东罗定市之罗定江,为西江支流。《新唐书·地理志》 泷州建水县: “以建水在西也。”③在今云南建水县南。《方

  • 单子

    见“凭由”。 【检索单子 ==>】 古籍全文检索:单子     全站站内检索:单子

  • 祠仁德掾

    官名,东汉置,为县佐吏,掌祠祀事。常山国元氏县令下有祠仁德掾、史各一人,掾为正,史为副。见《隶释·三·无极山碑》。也有人认为是郡佐吏。

  • 许天锡

    【生卒】:1461—1508【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启衷,号洞江。弘治六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正德初,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三年还,见刘瑾肆虐,敢言者皆被贬斥,遂疏发刘瑾侵匿内库财物数十事,然后自经尸谏。一

  • 觞酒豆肉

    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因以“觞酒豆肉”泛指饮食。《礼记.坊记》:“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次。”清 汪琬《孝贞女墓志铭》:“始则膏泽不御,觞酒豆肉不尝。” 并列 觞,古代的酒杯。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泛指饮食。清汪琬《孝贞女墓志铭》:“始则膏泽不

  • 蕲口

    一名蕲阳口。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长江北岸蕲州镇。《水经蕲水注》: “蕲水南对蕲阳州,入于大江,谓之蕲口。” 《隋书王世积传》: 开皇八年(588),“伐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蕲口,大破之”。即此。 即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长江北岸蕲州镇。《资治通鉴》

  • 刘淑

    【生卒】:?—约168【介绍】: 东汉河间乐成人,字仲承。明五经,隐居讲授,诸生常数百人。桓帝时征拜议郎,累迁侍中、虎贲中郎将。上疏请罢宦官。与窦武、陈蕃并称三君。灵帝即位,宦官谮淑与窦武等通谋,下狱自杀。 【刘淑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