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五主传
书名。清梁廷枏撰。三卷。成于道光十三年(1833)。梁氏搜罗《史记》、《汉书》、《淮南子》诸书有关资料,参以舆地方志和类书杂录,辑成此书。记秦末赵佗及其后人赵胡、赵婴齐、赵兴、赵建德等五主割据岭南,建南越国事,迄于汉武帝置其地为南海九郡。对人物和年代略有考证,附入夹注。又辑《南越丛录》二卷,专录南越国遗事琐闻。两书合刊,称《南越丛书》。因文献不足,书较简略,引证亦间有抵牾。
【检索南越五主传 ==>】 古籍全文检索:南越五主传 全站站内检索:南越五主传
书名。清梁廷枏撰。三卷。成于道光十三年(1833)。梁氏搜罗《史记》、《汉书》、《淮南子》诸书有关资料,参以舆地方志和类书杂录,辑成此书。记秦末赵佗及其后人赵胡、赵婴齐、赵兴、赵建德等五主割据岭南,建南越国事,迄于汉武帝置其地为南海九郡。对人物和年代略有考证,附入夹注。又辑《南越丛录》二卷,专录南越国遗事琐闻。两书合刊,称《南越丛书》。因文献不足,书较简略,引证亦间有抵牾。
《大清律》首篇《名例律》之别称。因有四十六条而得名。其主要内容除了确立五刑、十恶、八议等重要制度和罪名外,还有一些对定罪量刑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如官吏犯罪分公罪与私罪,公罪减轻,私罪从重;犯罪区分故意与过失,故意加重,过失从轻;共同犯罪一般区别首
【介绍】: 明浙江淳安人,字仲年。永乐二年进士。授行人。从英国公南征有功,出为平原知县。为治简易,爱民如家人。官至滁州同知。致仕后授徒讲学,项文曜、洪弼皆出其门。 【方昶作品 ==>】
【生卒】:?—23【介绍】: 西汉末沛人,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子。少通《诗》、《书》,善为文。成帝时为黄门郎,与父向总校群书。哀帝时,累迁奉车光禄大夫。王莽执政,任中垒校尉、京兆尹,封红休侯。王莽称帝,为国师,封嘉新公。后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歆力主
春秋时人。任晋文公司法长官。任职时,下属官吏办案有误,错判人死刑,他自拘请文公治他以死罪。文公认为是下级官吏之过,不予治罪。他坚持“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令,伏剑而死。春秋时晋国人。晋文公时为理狱官。以过听杀人,自缚赴文公请罪。文公以为下官之过,非离之罪。离以己居官为长,受禄为多,岂可卸罪下吏,遂伏剑而死。
【生卒】:1762——1788 字超宗。江苏兴化人。顾九苞之子,焦循之同学。承传家学,再从学于嘉定钱塘。研究经学、音韵学,著有《楚辞韵考》、《入声韵考》、《毛诗韵考》。又撰《毛诗集解》、《董子求雨考》、《三代田制考》、未成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生卒】:1762—1788
①在今河北抚宁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天马山“本名马头崖,巉岩突兀,如控马首于云霄,三伏常有积雪。隆庆初,蒙古土蛮入犯, 邑人多避兵于此。万历中改今名”。 ②又名干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机山之东。《清一统志松江府一》:干山“又以山形似马,名
集镇名。在云南省师宗县南部。龙庆彝族壮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870。周围有六个山箐,明设六箐里,清雍正时雅化为龙庆里,寓意“祥瑞”。产玉米、稻、马铃薯、荞麦、烤烟、花生、橘、木耳等。有农具、木材加工、砖瓦等厂。公路北接昆江公路。
在今山西左云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 弥卤堡 “嘉靖二十二年筑,四十二年修,万历二年增筑,周二里有奇。……堡外控保安诸堡,内蔽左云卫西,东与破卤接”。
见“乐都”(611页)。
【介绍】:孟郊《游终南山》诗句。南山,即终南山。此二句写终南山雄奇高峻,气势非凡。明人钟惺评曰:“凿空奇语,却不入魔。”(《唐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