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

古族名。最早见于甲骨卜辞。殷周时又称羌方,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部分与周族杂居,结为婚姻集团,曾助周伐商。秦逐诸戎,被迫西迁。秦厉公时秦奴无弋爰剑逃入“河湟间”,教诸羌人耕牧,部落始盛。其俗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业。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秦献公时,爰剑孙卬畏秦之威,徙其一部分人于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以后参狼种羌徙武都(今甘肃武威),白马种羌徙广汉(今四川西部),牦牛种羌徙越巂水下游,忍与舞两部仍留湟中。汉初,湟水下游及祁连山以北诸羌役属于匈奴。景帝时,研种羌留何部求汉保护,被内徙于汉陇西郡南部边塞。武帝开河西,隔绝羌、胡,置护羌校尉统辖先零、烧当、烧何、䍐开、牢姐、钟羌诸部。东汉时内徙诸部于陇西(治今甘肃临洮)、汉阳(治今甘肃甘谷)、安定(治今甘肃镇原)、三辅(今陕西渭水流域)等地,与汉族杂居。三国时魏封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烧当羌后裔柯迥为西羌都督,统领各部。十六国时柯迥后代姚苌建立后秦。东晋初,宕昌、邓至、白兰等部羌相继兴起,各自建立政权,后分别臣属北魏、北周及南朝。隋唐之际,析支党项羌强大,唐赐其首领姓李,分置府、州领护诸羌部落。宋初,党项拓跋氏建立西夏政权。元代以来,内迁羌人逐渐汉化,甘南、川西及青海地区的羌人多融合于藏族之中。仅岷江上游茂汶一带的羌人继续保留,明清时改土归流,封建经济得以缓慢发展。


【检索羌 ==>】 古籍全文检索:羌     全站站内检索:羌

猜你喜欢

  • 让抗

    《三国志.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裴松之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抗与羊祜推侨 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后以“让抗”谓交友不逊于陆抗、羊祜,推心不疑。唐 韩愈《答张彻》诗:“结友子让抗,请师我惭丁。”

  • 高下其手

    同“上下其手”。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院虞候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西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述宾 玩弄手段,通同作弊。语出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身体类》:“言人私徇,高下其手。”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积案数百起,拖累动辄数年,幕友吴姓盘踞把持,~。”△贬义。用于描写手段。也作“高下在手”。【词语高下其手】  成语:高下其手汉

  • 胡季堂《培荫轩诗集》四卷存诗约自本年始。

    据《培荫轩诗集》卷末其子鳞识语。

  • 化鹤归辽

    参见:化鹤

  • 扎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

    清代外蒙古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十九旗,会盟于扎克河源毕都哩雅诺尔(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之左),故名。

  • 谢塘镇

    在浙江省上虞市东北部,东邻余姚市。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谢塘,人口5500。传东晋谢安后裔迁此定居,后谢姓集资建夏盖山至小越横山湖塘,名谢家塘,后简作谢塘。1938年曾置惠灵镇。1950年为谢塘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1992年盖东、禹

  • 马西支线

    又称西佐支线。为京汉铁路支线。自今河北邯郸市南马头西至峰峰(即西佐)。长20.6公里。今为马磁线的一段。

  • 周达武

    【生卒】:1827—1894 【介绍】: 清湖南宁乡人,字梦熊,号渭臣。咸丰同治间先从李续宾与太平军战于鄂皖,败于三河。后随骆秉章入蜀,征讨石达开、陈德才部。所部能战而无纪律。官终甘肃提督。 【周达武作品 ==>】 

  • 灯火辉煌

    灯火光辉灿烂。形容一片热闹景象。《喻世明言》卷二二:“理宗皇帝游苑,登凤皇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晚上归寓,灯火辉煌,赏赐无算。”《红楼梦》七回:“尤氏等送大厅前,见灯火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 主谓 灯光灿烂。

  • 洪水猛兽

    《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后以“洪水猛兽”称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东坡画像赞》:“彼为士大夫者,或反詈为害,甚洪水猛兽。” 并列 比喻带来祸患的人或事。语本《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