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钧
【生卒】:484—532
【介绍】:
南朝梁陈郡长平人,字季和。九岁以孝闻。善隶书,为当时楷法。梁武帝天监初,拜驸马都尉,历秘书丞。曾校定秘阁四部书,更为目录。又奉命料检西省法书古迹,列为品目。累迁侍中,东宫学士,出为临川内史。母忧去职,居丧过礼,昭明太子萧统手书劝其节哀。后官至国子祭酒。卒谥贞。
【殷钧作品 ==>】
【生卒】:484—532
【介绍】:
南朝梁陈郡长平人,字季和。九岁以孝闻。善隶书,为当时楷法。梁武帝天监初,拜驸马都尉,历秘书丞。曾校定秘阁四部书,更为目录。又奉命料检西省法书古迹,列为品目。累迁侍中,东宫学士,出为临川内史。母忧去职,居丧过礼,昭明太子萧统手书劝其节哀。后官至国子祭酒。卒谥贞。
【生卒】:1084——1144字正道,莘县(今属山东)人。家贫,少任侠。建炎初,以朝奉郎名为刑部侍郎使金,被拘留至绍兴二年(1132)释放,归报议和。七年(1137),奉诏赴金。与金使同到临安,约定和议。九年(1139),赴金,见兀术,被拘留于中山府,又迁河间,不屈而死,赠通议大夫,后谥愍节。
918—937五代后晋宗室、大臣。字守孚。先世本西域石国胡人,后随沙陀归唐,也称沙陀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后晋高祖※石敬瑭次子(一说第四子),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外孙,李氏所生。史称其敏悟多智而好礼。后唐明宗天成(926—930)中,始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寻加检校刑部尚书,守相州长史。未几,迁金紫光禄大夫,超拜检校司徒、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历侍后唐明宗、闵帝、末帝,不恃贵威,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太姥山”条:七星山“以七石浮立海面如七星而名。嘉靖中,官军尝败倭于此”。②在今台湾省本岛北端,为大屯火山群之最高峰。海拔1120米。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七星山“此山脱落七顶,至第七峰山顶更高,上有石圆静如星,故名曰七星山”。③在今江西弋阳县北。《寰宇记》卷107弋阳县:七星山“在县北三十里。相传七星坠此, 因名”。④在海南省文昌县北。《舆
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镜花缘》五七回:“倘有丝毫风吹草动,管他甚么天文课象,我们只好且同五弟并承志哥哥杀上长安,管教武氏寸草不留,他才知文家利害!”茅盾《子夜》一
地区名。元、明时广西称左右二江(即郁江、黔江)流域为两江。两江多瑶、僮族聚落,称两江溪洞。元置两广两江道宣慰司。清初合称江南、江西两省为“两江”。康熙六年(1667)后江南省虽已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但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总督仍称两江总督。 【检索两江 ==>】
《后汉书.张衡传》:“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东汉张衡为侍中之职,当权宦官害怕衡居此职对他们不利,便对他进行谗毁。张衡有志难申,便借思玄远之道而排遣
又作部日甸。唐南诏置,属银生节度。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宋大理改步日部。 南诏置,驻地即今云南省普洱县。大理国改置步日部。
【生卒】:?——1668 姓佟佳。满洲正白旗人。巴笃理之子。初袭父世职,官至吏部尚书兼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进封二等伯。入关后,先后随勒克德浑、孔有德、尚可喜军征战于湖广,败敌于荆州、长沙、武冈等。顺治十二年(1655)败孙可望、李定国部于辰州,后追击明桂王至云南。康熙
读音:Zhíshī【源】 代北突厥族姓。北蕃酋帅有咄密支颉利发,姓执失氏,降唐,为定襄州都督(7,12,60)。【变】 ①后改为执氏(60)。②又,《中华姓府》引《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有报矢氏(63)。疑〔报矢〕为执失氏之讹。【望】 定襄(17,60,418)。【人】 执失思力,唐时归州刺史(21)。历史上突厥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北番酋帅有屈密支颉利发,姓执失氏。”唐代有执
官名。明清负责江南织造衙门之长官。明代于南京、杭州、苏州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均由宦官充任。掌织造御用龙衣。清代沿置,江宁、杭州、苏州三处各设织造监督一人。简称织造。不用宦官,例以内务府司员简派。所属有司库一人,笔帖式二人,库使二人。光绪三十年(1904),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