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杜甫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有诗《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

杜甫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有诗《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

《旧唐书》杜甫本传:“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赴任途中有《酬孟云卿》,孟云卿时年约三十四,客长安。秋,在华州,有诗《早秋若热堆案相仍》《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九月,杜甫过访蓝田,时王维任给事中,有《九日蓝田崔氏庄》《崔氏东山草堂》。十二月,因事归东都。有诗《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李鄠县丈人胡马行》。【九日蓝田崔氏庄】《后山诗话》:“孟嘉落帽,前世以为胜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故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度中泄尔。”《唐宋诗醇》卷一三:“意颇颓唐,笔则老健,颈联撑拄;自是截断众流之句。”《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六方回评:“杨诚斋大爱此诗,以予观之,诗必有顿挫起伏。……三、四融化落帽事甚新,末句‘子细看茱萸’超绝千古。”《杜诗集评》卷一一引吴农祥云:’“起处即对起,炼入精微,而读者不觉。五、六庄严,结语悲咽无尽。议者谓‘落帽’事画作两句,添出‘正冠’为劣,虽然,终不以此微瑕掩全璧矣。”《读杜心解》卷四:“字字亮,笔笔高。三、四,宋人极口,然犹是随波逐浪句,五、六乃所谓截断众流句。”《杜诗详注》引杨万里曰:“唐七言律,句句字字皆奇。如杜《九日》诗,绝少。首联对起,方说悲忽说欢,顷刻变化。颔联将一事翻腾作二句。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为风流,最得翻案妙法。人至颈联,笔力多衰,复能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结联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陈后山云:颔联文雅旷达,不减昔人。故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度中泄耳。”【崔氏东山草堂】《杜诗详注》卷六引王嗣奭曰:“‘蓝田’诗悲壮,‘东山’诗则浑成,不烦绳削,自有萧散之致,各见其妙。然前诗人犹可学,此诗人不能到。”

猜你喜欢

  • 千金之堤,溃于蚁壤

    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读通鉴论·隋炀帝一》:“乃举国家之事,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岂非~哉?”【词语千金之堤,溃于蚁壤】  成语:千金之堤,溃于蚁壤

  • 洎水

    在今江西德兴市南。《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洎水 “亦为鄱水之源”。《清 一统志 · 饶州府一》: 洎水 “在德兴县南。源出洎山下滩里,西流经县南,又二十里入乐安江。下流通名洎川。今乐平县亦名洎阳,以此水为名”。

  • 刘筈

    【生卒】:1096——1153 彦宗子。辽末,赐进士第,历尚书左司员外郎。金天辅末,随父兄降金,授尚书左司郎中。天会初,两次随完颜宗翰伐宋,授权中书省枢密院事。皇统二年(1142),以封册使至临安,宋人以金珠三十多万来贿赂,刘筈毫不动心,博得称赞。懂礼仪,有见识,所发表

  • 章简

    【生卒】:?—1645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坤能。天启举人。官罗源知县。清兵破南京,简与沈犹龙等起兵守松江,城破死。

  • 卢斐、李庶、王松年等斥魏收所撰《魏书》书事不直。

    文宣帝大怒,但先重收才,不欲加罪。斐、庶辈遂并获罪,鞭配甲坊。然群口沸腾,号为“秽史”。时因左仆射杨愔、右仆射高德正势倾朝野,家传入史,遂抑塞诉辞,终文宣世更不重论。检《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其事在八年夏参议律令之前,又卷三十《高德正传》:“七年,迁尚

  • 范叔孙

    南朝宋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同里范法先等父母兄弟遇疾疫死亡,丧尸经月不收,他为备置棺器掩埋。又同里危敬宗家六口人同时得病,亲邻不敢探视,他亲往照看病者。孝武帝时授为竟陵王国中军将军,不就。(,参见《南史》) 【介绍】: 南朝宋吴郡钱唐人。少仁厚,周穷济急,

  • 张绪

    【介绍】: 南朝齐吴郡吴人,字思曼。张裕孙。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为人清简寡欲,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仕宋历吏部郎、祠部尚书。入齐,为散骑常侍,转中书令。高帝欲用为右仆射,王俭以为南士不当居此职,阻之,领国子祭酒。卒年六十八。谥简。 【张绪作品

  • 五湖四海

    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唐代吕岩《绝句》诗“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邀游。大千世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并列 指全国各地。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赏》:“外面人说官人有~之襟怀,经天纬地之才略。”△多用于全国各地方面。→五洲四海四面八方

  • 相公

    ①宰相尊称。因拜相者多封公,故名。一说曹操以丞相封魏公,故相公之称自曹操始。宋代有时亦用以尊称执政等高级官员。②旧时对上层社会青年男子之尊称。《通俗编仕进》:“今凡衣冠中人,皆僭称相公,或亦缀以行次,曰大相公、二相公。”③明清对秀才(即生员)之尊称。王应奎

  • 华不注山

    一名金舆山。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华山。《春秋》:成公二年(前589),晋、齐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即此。顾炎武《山东考古录》引伏琛《三齐记》说:“‘不’音跗,读如《诗》‘鄂不’之不,谓花蒂也。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注于水也。”(华huà,不fū) 古山名。又称华山、金舆山。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北。孤峰特拔,下有华泉。《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晋齐鞍之战,“齐师败绩,(晋)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