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宜县
隋开皇十七年(597)置,属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南好畤河。唐属雍州,贞观八年(634)并入岐阳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置,治今陕西省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属京兆郡。唐初属雍州,贞观八年(634年)废入岐阳县。
隋开皇十七年(597)置,属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南好畤河。唐属雍州,贞观八年(634)并入岐阳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置,治今陕西省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属京兆郡。唐初属雍州,贞观八年(634年)废入岐阳县。
源见“书通二酉”。指有丰富的藏书处。清董元恺《满江红.送潘原白令溆浦》词之二:“拥孤城小大酉山阳,藏书石。”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二十二年(1486),族人锁南藏入朝贡马及盔甲等物,明廷赐宴及彩缎、绢、钞有差。后弘治三年(1490),八年(1495)及万历五年(1577),十年(1582)、二十五年(1597),亦皆遣人赴京师,贡马及方物,与明廷保持密切往来。
全名夏秋税租簿。宋代征税簿分夏税簿和秋苗簿。其上开列各县各乡原管和新增的户数,夏税和秋税总额,以及各户的户名和税额,用以催税。 【检索二税簿 ==>】 古籍全文检索:二税簿 全站站内检索:二税簿
?—225 又作高定元。三国蜀汉越嶲(治今四川西昌东南)人。为本郡叟帅(彝族土长)。建安二十三年(218),兴兵反蜀,围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为犍为太守李严击败。章武三年(223),杀越嶲太守龚禄及将军焦璜,自称为王。建兴三年(225)春,蜀相诸葛亮南征,由水路入越嶲,他在台登(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东北部,环绕城区四周。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后街,人口1400。1949年属浮梁县一区,1952年属景德镇市郊区。1958年设竟成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设镇。为市郊蔬菜生产基地。有陶瓷、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建筑等业。皖赣、
【生卒】:?—937【介绍】:一作钱元球、钱传球。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武肃王钱镠子。曾任镇海军节度副使、静海军节度使、中书令等职。封大彭县侯、扶南侯。天福二年(937)三月,被弟文穆王钱元瓘杀害。《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录其诗1首。
明代税课之一。即饷税中根据商船之广狭所征之税,其税出自船主。万历三年(1575)《东西洋船水饷等第规则》定:西洋船,面宽一丈六尺,每尺抽征银五两,船面每增一尺,加银五钱,至二丈六尺以上者,每尺可抽银十两。东洋船小,照西洋船税则量抽十之七。 【检索水饷 ==>】 古籍
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万铜山“在谷城县东南九十里。俗传唐时山有广德寺,尝铸万斤铜钟于此”。 古山名。在今湖北省谷城县东南。唐时山上有广德寺,铸万斤铜钟于此,故名。
彘: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墨子.耕柱》:“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孙诒让间诂:“《方言》云:‘猪,南楚谓之豨。’”
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宋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洞庭山之北,宜春口出焉。韩退之诗 ‘朝发宜春口’,即此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