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帅
1、十国诸侯之长称连帅。《礼记·王制》:“十国以为连,连有帅。”柳宗元《封建论》:“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
2、唐朝称观察使、按察使为连帅。白居易《京兆……观察等使制》:“及兵革甫定,思弘风化,则命连帅以分理之。”《山堂肆考》:“连帅,即今之按察使也。”
1、十国诸侯之长称连帅。《礼记·王制》:“十国以为连,连有帅。”柳宗元《封建论》:“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
2、唐朝称观察使、按察使为连帅。白居易《京兆……观察等使制》:“及兵革甫定,思弘风化,则命连帅以分理之。”《山堂肆考》:“连帅,即今之按察使也。”
宋朝文明殿学士省称。
明代宫中宴会之仪,属嘉礼。于重大庆典、正旦、冬至、圣节举行。始定于洪武元年(1368),于奉天殿大宴群臣,初,三品以上官员入殿,余列于丹墀。二十六年重定仪式:设御座御筵于奉天殿内,皇太子座于御座东,西向,诸王座依次排列于南,东西相对。群臣四品以上入殿内,五品以
?—前679 春秋时晋国国君。公元前704—前679年在位。名缗,一作湣。晋哀侯之弟。曲沃武公诱杀小子侯,他被周桓王所立。后为曲沃武公所杀。参见“曲沃武公”。 【检索晋侯缗 ==>】 古籍全文检索:晋侯缗 全站站内检索:晋侯缗
读音:zǐ sāng【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子桑伯子之后,见《论语》(6,12,17,21)。一说,子桑伯即《庄子》中之子桑樗(樗,一作扈,或户)(6,11,12,17)。②春秋时秦国公孙枝,字子桑,其后以字为氏(6,12,17,21)。【望】 鲁郡(17,418)。【变】 一作〔子〕(9)。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鲁大夫子桑伯子之后也
续:接续,连接。貂:这儿指貂尾。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貂尾不够用,以狗尾代替,原指封官太滥,后也比喻以次充好,前后不相称。司马伦(?-301年),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封赵王,故多称赵王伦,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迁征西将军,镇关中,不久征调回京。时惠帝呆痴,贾后贾南风专权,诛杀大臣,赵王伦趁机起兵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废贾后,杀大臣张华,囚惠帝,自为相国,次年称帝,不久,齐王同等起兵讨伦,
即今新疆哈密市东二百里沁城乡。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0哈密厅:沁城,“蒙语呼塔勒纳沁,言旷野有鸦,或云果子沟也。回语呼塔什伯拉克。塔什,石也,伯拉克,庙也。雍正初大将军岳钟琪始议屯垦于此。今驻守备,耕民百四十余户”。
明正德七年 (1512年) 初置,属金州。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同年十一月升为紫阳县。
1487—1544 明江西泰和人,字崇道,自号石江子。正德进士。先后任延平、福州知府,抑治豪强,兴建学校,平均徭役,颇有善政。嘉靖中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今江苏南京)十府,以苏、松之赋轻重悬殊,用增减耗米法均之。又以清理漏赋等补州县荒田赋额,减轻百姓负担。征赋
在今江苏张家港市西北泗港镇。北通长江。《宋史·河渠志七》:南宋淳熙九年(1182),知常州章冲奏:“江阴之东曰赵港、白沙港、石头港、陈港、蔡港、私港、令节港,皆古人开导以为溉田,无穷之利也。”后湮。
【生卒】:?——1912字子兰。安徽寿州(今寿县)人。从军,曾隶金顺等部西征陕甘、关外各地。中日甲午战争时,与日军战关外,隶马玉崑军。《马关条约》成,悲愤而充京师白云观道士数年,义和团运动中,复出统豫北军。历任副将,河南河北镇、南阳镇总兵,节制河、陕、汝诸军。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湖北新军北进,率部抵抗。清廷逊位,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