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曹马能收人心》

《曹马能收人心》


洪迈
原文

①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魏伐吴,三征①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②,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③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④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⑤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②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译文

    曹操决定亲自率兵去攻打乌桓时,将领们都劝他不要亲自前去。不久,曹操打败乌桓,凯旋归来,一一询问以前劝止他的人。众人不知他的意图是什么,都很害怕。结果曹操对于这些人都给予了重赏,说:“我前去攻打乌桓,是冒着很大危险才侥幸成功。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不能经常做这样的事。诸位劝止我,是为了我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才重赏你们。以后你们有什么建议可随时讲。”
    魏国攻打东吴,三次征伐,大将们都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事先没有周密的部署,将士贪图赏赐,先去作战,而后才想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悍然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打了败仗。朝廷上下议论打算把出主意的那些大将给予降级外调的处分,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话,才打了败仗,这是我的过失,诸位将领有何罪?”于是将领们都被免予了处分。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任监军,仅仅被削去了爵位。雍州刺史陈泰要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袁绍把力量合并在一起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这个建议。战斗还没有开始。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慌之余,都起来造反了。司马师给朝中的士大夫道歉说:“这是我的失误,并非陈泰的责任。”所以人们都佩服他的雍容大度。
    司马昭派兵攻打寿春的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没有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兵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才让他率领诸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根据情况提出建议,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平安保险的地方去,人心动摇,就会损伤士气。”这个意见得到了司马昭的赞同。寿春平定后,司马昭给王基的书信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军队迁移到保险地方的人不少,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计算了利害得失,坚持己见,对上违背天子命令,对下拒绝众人建议,终于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首领,即使古代谋略出众的人,也不过如此。”然而司马昭在东关打了败仗,他问众人:“谁应承担打败仗的责任?”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大怒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身上吗?”于是将王仪拉到帐外杀了。他这样做简直太荒谬了。
    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人,把恶名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不尽心竭力去为他们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败给了曹操,本来应该责问自己,向田丰致谢,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所以打了败仗,以至受到他的耻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的亡国丧师,实在是咎由自取啊!

《曹马能收人心》    

猜你喜欢

  • 石蜜

    又称蔗饴、蔗饧。即蔗糖。甘蔗榨汁之后,经煎熬曝晒而成。东汉已出现。《异物志》:“(甘蔗)迮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棊,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南北朝时已有制砂糖,至唐代引进熬糖法后,砂糖制作始采用煎法。

  • 《曹刿论战》

    左传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 酬赏失事洋船章程

    英国与清政府就华民收拾失事英船货物事订立的约章。同治八年(1869)由英福州领事拟议,总理衙门接受。签订的具体日期不详。凡五款。主要规定:如有英船失事,附近华民可前往代英商收拾货物,开列清单报明附近英国领事,由英方酌情付给收拾者一定份额的报酬。 【检索酬赏失事洋

  • 北河堡

    北宋元丰三年(1080)置,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县境。金废。

  • 何山

    即今浙江湖州市南十四里金盖山。《寰宇记》卷94乌程县:何口山“昔曰何山,亦曰金盖山,晋何楷居之修儒业,楷后为吴兴太守,改金盖为何山”。《方舆纪要》卷91乌程县“毗山”条:何山“近郭诸山,何山最为高峻,亦曰何由岭,即张士信屯兵处”。山南有下菰城遗址。又称金盖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南。晋何楷居此习儒业,后为吴兴(今湖州市)太守,改为何山。有文献云:道场山胜在山顶,何山胜在山下。汪藻云游道场者,如入王侯

  • 王文干

    王珍之子。善骑射,袭为万户。1259年从忽必烈攻破鄂州,中流箭。从哈必赤讨平李璮的叛乱。官至江东建康道提刑按察使,卒。

  • 周腾蛟

    【生卒】:?——1643香河(今属河北)人。由举人官汜水知县。迁县治于摩天砦拒“贼”。砦破,投河死。【生卒】:?—1643明顺天府香河人。举人。崇祯间为汜水知县,因农民军势盛,迁县治于摩天寨,以扼要冲。农民军至,相持十余日,城将破,投河而死。

  • 宋朝通过辽国为中介,允许西夏以土地换取和平。

    《续资治通鉴》卷八九:“辽遣知北院枢密使萧德勒岱、知南院枢密使牛温舒来聘,请归侵地于夏也。先是,谍言辽人集兵甚急。及使至,人情汹汹。张康国、何执中等,俱请设备。赵挺之独曰:‘辽人书词甚逊,且遣二相臣为师,所以尊朝廷也。况所求但云元符媾和以后所侵西界而已。’

  • 商洛山

    ①即商山。在今陕西丹凤县西商镇南一里。《晋书董景道传》: “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 即此。 ②在今陕西商南县南一里。《方舆纪要》 卷54商州商南县: 商洛山 “盖州境之山,多以商洛名”。

  • 王昶为司空。

    (《魏志•三少帝纪》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