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攘攘
纷乱;骚乱。《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杨八老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清 洪昇《长生殿.弹词》:“剗地里出出律律纷纷攘攘奏边书,急得个上上下下都无措。”亦作“纷纷穰穰”。《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见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见“熙熙攘攘”。《三国演义》87回:“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解兵~,解到无数。”
纷乱;骚乱。《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杨八老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清 洪昇《长生殿.弹词》:“剗地里出出律律纷纷攘攘奏边书,急得个上上下下都无措。”亦作“纷纷穰穰”。《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见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见“熙熙攘攘”。《三国演义》87回:“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解兵~,解到无数。”
《晋书.嵇绍传》:“绍以天子(晋惠帝)蒙尘(在外逃亡,蒙风尘之苦),承诏驰诣行在所(行在所,简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严然端冕,以身捍卫,兵(兵刃)交玉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生卒】:?—569南北朝后梁时南阳人。有才学,容止详雅。以府僚随后梁宣帝萧督,历黄门、散骑、列卿,官至度支尚书。面狭长,尝为萧詧所戏。
在河南省光山县北部。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寨河,人口2140。原称望花墩,1974年寨河公社机关由寨河迁此,村名遂改寨河。1959年设寨河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置镇。红麻和水产养殖为两大经济支柱。产稻、小麦、花生等。有农机、造纸、砖瓦等厂。312国道
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六里寿昌镇。《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寿昌驿“在县(今寿昌镇)南”。
同“情见势屈”。《汉书.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力屈。” 见“情见势屈”。《汉书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
即辽宁凤城市北赛马镇。清光绪三年 (1877) 置巡司于此。本属凤凰厅,后改属本溪县,民国初改设县佐。沈安铁路有支线通此。
大材料派小用处。喻指未能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看此歌妓,声容俱佳,岂可长材短用?还派做正旦罢!” 主谓 长材,本指高大的优质木材。比喻有杰出才干的人。有很高才能的人未得到重用。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看此歌妓,声容俱佳,岂可~,
又名大防山。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魏书地形志》幽州良乡县:“有大房山。”《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大房山“在房山县西十五里,境内诸山唯此山最雄峻而秀。古碑云,乃幽燕奥室,古曰大房山”。 古山名。山,又作岭;房,又作防。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资治通鉴》:五代梁
东汉改宜春侯国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六十里。据《水经汝水注》:“豫章有宜春,故加北矣。”南朝宋废。
唐置,即今陕西商南县东南富水镇。白居易《和阳城驿》诗:“商州阳城驿,中有叹者谁?”后改名富水驿。 唐置,即今陕西省商南县东南富水镇。后改名富水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