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范雎为秦国筹画的一种外交策略,即联合远邦而攻伐邻近的国家。公元前272年,范雎自魏入秦。次年,向秦昭襄王献远交近攻之计。他说,大王您越过韩、魏领土而攻打强齐,不是好计策。出兵少,对齐国不构成威胁;出兵多了,则为秦国所力不能支。得了土地,秦国又不能占有,反而肥了韩、魏。您不如连结远邦而攻伐邻近的国家,所得土地不论多少,都会为秦国所有。现在舍近而攻远,实在是很笨的法子。他的这一建议为秦王所采纳,从而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出典】: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例句】:

    宋·朱熹《答王南卿》:“在彼不失为远交近攻之计,而外假存亡继绝之名,又足以使之怨我而德彼,亦其狡计之过人也。”


并列 结交距离远的国家,攻打邻近的国家。战国时范睢为秦国制定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也用以泛指待人处世的方法。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其中有的原是文言余孽,借此先来打击当面的白话和翻译的,就是祖传的‘~’的老法术。”△用于交往方面。


解释 交:结交,结盟。攻:进攻,攻占。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 邻近的国家。本是战国时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用 来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他随从须贾出使齐国时,受到齐襄王的 赏赐,须贾非常生气,以为他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 须贾向魏国的宰相魏齐报告了这事,魏齐将范雎打得半死,扔在 厕所里。范雎装死逃出了魏国,化名张禄进入秦国,游说秦昭王。 他对秦昭王说:“在对外政策方面,大王不如结交远处的国家、 进攻邻近的国家。假如这样,那么得到一寸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 一寸,得到一尺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尺。现在不攻邻近的国家 而去攻打远处的国家,恐怕有点不对头啊。”秦昭王在他的建议下 攻占邢丘,使魏国主动请求成为 秦国的附庸。秦昭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 为自己的宰相。

例句

远交近攻是春秋战国时一 些诸侯国常用的外交策略。


猜你喜欢

  • 李继忠

    【介绍】: 五代时汾州人,字化远。李继韬弟。少善骑射,从父李嗣昭征讨有功后唐庄宗时历官成德军司马。后晋时历单、隰、泽三州刺史。其母杨氏善治产,积财巨万。初,石敬瑭起兵于太原,继忠举家归之。时诸军方困,赖以取足。敬瑭感而奇之,故车驾入洛,命连领大郡。 【李继忠

  • 兵马精强

    见“兵强马壮”。《后汉书窦融传》:“(光武帝)赐融玺书曰:……劳镇守边五郡,~,仓库有蓄,民庶殷富。” 【检索兵马精强 ==>】 古籍全文检索:兵马精强     全站站内检索:兵马精强

  • 把门内品

    宋朝内侍官名。隶入内内侍省者,位在后苑内品上、入内内品下; 隶内侍省者,位在后苑勾当事内品上、内品下。宦官职名。宋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均置。

  • 宝桂局

    官署名。清代广西之铸钱局。康熙六年(1667)置局,雍正九年(1731)改今名。掌理本省鼓铸事宜。设监铸官一人,布政使于所属官内任便选充。 【检索宝桂局 ==>】 古籍全文检索:宝桂局     全站站内检索:宝桂局

  • 刘赟

    【介绍】: 宋人。官医学,善外创医术。韩最从太祖征晋阳,被弩矢贯左髀,箭头不出几三十年。真宗景德初,赟受命诊治,敷以药而出之,使之步履如常,特迁升医官。 【刘赟作品 ==>】 

  •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介绍】:王维《辋川别业》诗句。二句写雨中春景,充满勃勃生机。雨中春草染绿,其色愈新;水边桃花盛开,其红似火。然,通“燃”。

  • 裂缯笑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妹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 夏桀昏庸无道,残害忠良,宠信奸佞,裂缯奢汰只不过为博女色之一笑,众叛亲离,岂得不亡? 夏桀昏庸无道,贪恋女色。他为博妹喜一笑,竟专为发缯使裂之。后因以“裂缯笑”用为讽谕昏庸失政的典

  • 许昂

    【介绍】: 唐人。许敬宗子。有文才,历太子舍人。母裴氏侍婢有姿色,昂素与通。敬宗亦嬖此婢,裴氏卒,以为继室,假姓虞氏。敬宗后知昂私婢,怒黜虞氏,加昂以不孝,流于岭外。 【许昂作品 ==>】 

  • 萧俨

    明四川内江人,字畏之。正统七年进士,历刑部郎中,审录案件,多所平反。累官贵州左布政。有《竹轩稿》、《明风雅广选》。

  • 赞善大夫

    官名。唐代左右春坊皆置赞善大夫,此似朝廷的谏议大夫。《新唐书·百官四上·左春坊》:“左赞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以经教授诸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