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渡镇
即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淠河西岸黑石渡村。《清一统志·六安州》 “项家桥镇” 条下: “又黑石渡镇在县西二十里。” 同治三年 (1864) 太平军陈德才部与清僧格林沁部决战于此。
在安徽省霍山县北部、东淠河西岸。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黑石渡,人口1800。以渡口为名。1992年以戴家河、新店河乡和落儿岭镇的黑石渡居委会,黑石渡、牌坊畈、朱家畈、清潭沟村委会合并置黑石渡乡。1999年置镇。有茶林业和养殖业。有木器、竹编、藤编和建材等厂。六英公路经此。
即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淠河西岸黑石渡村。《清一统志·六安州》 “项家桥镇” 条下: “又黑石渡镇在县西二十里。” 同治三年 (1864) 太平军陈德才部与清僧格林沁部决战于此。
在安徽省霍山县北部、东淠河西岸。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黑石渡,人口1800。以渡口为名。1992年以戴家河、新店河乡和落儿岭镇的黑石渡居委会,黑石渡、牌坊畈、朱家畈、清潭沟村委会合并置黑石渡乡。1999年置镇。有茶林业和养殖业。有木器、竹编、藤编和建材等厂。六英公路经此。
读音:Mù牧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据说黄帝用力牧为相,天下大治,力牧后代于是以他的名字为姓。二是以职业为姓。春秋时卫国君主后人有以牧业为生的,遂以牧为姓。牧姓属于罕见姓氏。牧姓历史人物有牧皮,春秋时鲁国人,事孔子,以狂妄著称。牧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二十五位。【源】 ①相传为黄帝臣力牧之后,见《风俗通》(1,6,7,12,60)。②春秋时周文王之子康叔(卫国开国君主)之后。
官名。南朝齐、梁置,隶太子左、右卫率,为东宫侍从武官。北齐亦置。
明浙江宁海人,字良仲。以经国济世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学。元末以布衣献书朱元璋,列一纲三目,规划取天下大计。元璋奇其言,欲留用之,坚辞而归。后太祖平定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其言。 【检索叶兑 ==>】 古籍全文检索:叶兑 全站站内检索:叶兑
示又作祗。即地神,与天神相对,包括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等。《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检索地示 ==>】 古籍全文检索:地示 全站站内检索:地示
北宋置,属抚水羁縻州 (后改安化州)。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寰宇记》 卷168抚水州: “固屑场,出硃砂。” 后废。
读音:Guǐzhū【源】 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封于诡诸,以国为氏(17,62,63)。一说,诡诸,春秋时周大夫夷之采邑(15,80),因氏。【变】 一作〔佹诸〕(17)。《姓氏词典》收载,其注引 《姓考》云: “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以封国为氏。”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名子朱。官息县尹,故又称“息公子朱”。大夫。周襄王二十九年秋,率师包围江国。周顷王元年秋,率师自东夷伐陈,为陈军所败。 【子朱作品 ==>】
即“宋恭帝赵㬎”。 【检索德祐帝 ==>】 古籍全文检索:德祐帝 全站站内检索:德祐帝
按,《史记•儒林列传》卷一百二十一云“以治《诗》,景帝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姑定在景帝前元元年。按,辕固,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举贤良时年九十余,姑以九十三计,则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辕固(前222?— ?),亦称辕固生,齐(今山东北部)人。景
在今台湾台中县西南。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天地会林爽文于此起义反清。在今台湾省台中县南偏西。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天地会林爽文于此起兵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