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面折廷争

面折廷争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史记.吕太后本纪》:“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宋.秦观《代贺胡右丞启》:“面折廷争,已闻国士之风;内平外成,行见大儒之效。”亦作“面折廷诤”。《元史.窦默传》:“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汲黯无以过之。”亦作“廷争面折”。《晋书.潘岳传》:“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


并列 面折,当面批评、说服。廷争,在朝廷上争论。形容古时大臣敢于在朝廷上直言进谏。《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读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耶律楚材~,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褒义。多用于形容忠臣贤士的言论品行。→犯颜极谏 ↔希旨承颜。 也作“面引廷争”、“面折廷诤”、“面折庭争”、“面争庭论”、“廷争面折”。


猜你喜欢

  • 二塘铺

    在今贵州织金县北。《清一统志·大定府》 “头塘铺”条下:“又有二塘铺……皆戍守处。”

  • 朱丰县

    南齐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南。南朝梁、陈时废。

  • 窦庆

    荣定次子。草隶。受人赞赏。历河东太守、卫尉卿等职。炀帝大业末年,任南郡太守,被民军杀死。(,参见《北史》) 【介绍】: 隋扶风平陵人。窦荣定子。性和厚,工草隶书。初封永富郡公,后兄窦抗以参与汉王杨谅构逆之嫌,除名,乃袭封陈国公爵。官河东太守,卫尉卿。炀帝大业

  • 典合城

    唐贞观中置,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唐 《沙州都督府图经》: “贞观中康国大首领康艳典东来居此城,亦曰典合城。上元二年改为石城镇。”唐贞观中以隋之鄯善镇改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车尔臣河南岸。属沙州。后废。

  • 明紀年 干支庚戌 公元1610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明 (13)朱翊鈞 北京 神宗 顯 1 萬曆38年 李廷機等  韃靼 (20)虎墩免汗     7年   大金國 努爾哈赤 (新賓)    8年   古格      797年  西藏阿里 月 曆 表6323—384—2309508 月 干支

  • 李朝隐

    【生卒】:665—734【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光国。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明法科中第,调临汾尉,累授大理丞。神龙年间,贬为闻喜令。寻迁侍御史、吏部员外郎,进长安令。出为通州都督,徙绛州刺史。开元二年(714),迁吏部侍郎。四年(716),出为滑州刺史,转同州刺史。擢河南尹。十年(722),入为大理卿。转岐州刺史。母忧去官,起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复入为大理卿,封金城伯,代崔隐甫为御史大夫。

  • 王恢

    【介绍】: 西汉人。武帝时为中郎将,屡出使西域,以楼兰等国绝乏汉使供应,或攻劫汉使等情言于武帝。令恢佐赵破奴击破之,掳车师王。以功封浩侯。 【王恢作品 ==>】 

  • 索琳

    ?—1780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姓完颜氏。热河副都统那苏泰子。乾隆元年(1736),由荫生以主事用,签掣兵部。历任员外郎、郎中等职。二十五年(1760),官山西按察使,任内改革审理程序,请准归化城七协厅蒙古命盗案由通判验讯,申请都统就近派委土默特参、佐领会审咨部。对蒙古与民交涉之案,亦请都统委参、佐领会审,由抚臣会题。所有各札萨克委员会审之例停止,结案后,仍将审拟定罪之处,由归绥道行文札萨克知

  • 读音:Xǔ【源】 见《姓苑》(7,9)。又,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载有诩姓,引自《董贤传》(63)。《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未详其源。

  • 虎里狘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辽置十二宫,其中三宫设有闸撒。虎里狘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