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

以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佛教也沿用。《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推崇备至。


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两肘、双膝和头都着地,称作“五体投地”。《楞严经》卷1:“~,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比喻崇拜或佩服到极点。冰心《冰心文集》:“对于这种女人,我只有~。”△褒义。多用于佩服到极点方面。→顶礼膜拜 心悦诚服 首肯心折 ↔不甘雌伏 不甘示弱


解释 用双肘、双膝及头一起着地行礼。后用来比喻佩服到极点。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 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 膝;六长踞;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取经十九年间 游历印度、西域的见闻实录,系奉唐太宗之命,由玄奘口述,弟 子辩机整理而成。该书记载了西域至印度一百二十八个国家的都 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 等情况,在历史、地理、考古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印度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 一是用言语慰问;二是低头示敬;三是把手高举起来作揖;四是 两手相合以示敬;五是屈膝示敬;六是蹲坐时挺直腰杆;七是弯 曲两手两膝示敬;八是弯曲 两手两膝再加上低头而表示 尊敬;第九即“五体投地”, 是九种礼仪中最恭敬的礼拜 方式。“五体”即“五轮”, 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 体投地”就是两手两膝及额 头都至地以示敬,其过程可 描述为,正立合十,屈膝屈 肘至地,翻掌,顶礼膜拜。

反义 嗤之以鼻

例句

不少同学对李教授佩服得 五体投地。


猜你喜欢

  • 树倒猢狲散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侍郎以秦桧之姻党而显,方盛时,乡里奔走承迎惟恐后,独其妻兄厉德新不然。咏衔怒,帅越时,德新为里正,咏风邑官胁治百端,冀其祈己,竟不屈。桧殂,咏贬新州。德新遣介致书于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曹咏因投靠宰相秦桧,因而当了大官,显赫一时,奉迎者甚多,唯独其妻兄厉德新不讨好巴结他,因而受到曹咏的威胁和刁难。秦桧死后,曹咏遭贬,厉德新写《树倒猢狲散》赋赠曹咏,后因用此为

  • 涝淄河

    在今山东桓台县南。《方舆纪要》 卷31新城县: 涝淄河 “在县东南。源出铁山,自张店至索镇店,西南入乌河”。

  • 二十曰,江昱卒,年七十。

    据蒋士铨《江松泉传》(《忠雅堂文集》卷四)。《传》云:“著《松泉诗》若干卷,不拘宗派,以本诸性情、止乎礼义为主,深辟历下、公安之非,而斥王、李尤力。又作论词诗十八章,断制宋元作者,津逮后学,钱塘厉鹗、赵虹、江炳炎辈争相叹服,不易其言。”主昶《蒲褐山房诗话》:

  • 游昙护

    雅弟恒子。孝文帝太和中,为典寺令。慰劳仇池,遇害。

  • 枯鳞

    同“涸辙之鲋”。《隋书.王孝籍传》:“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词语枯鳞】   汉语词典:枯鳞

  • 让一头

    源见“放他头地出”。形容人赏擢后进,避贤让路。宋 陈师道《赠魏行》之三:“名驹已自思千里,老子终当让一头。” 【检索让一头 ==>】 古籍全文检索:让一头     全站站内检索:让一头

  • 娥辉

    女子的风采。娥,美好貌。李乂《高安公主挽歌二首》之一:“嫔则留中馈,娥辉没下舂。”

  • 汤学尹

    【介绍】: 清四川黔江人。康熙二年举人。年十二能诗赋。邑遭兵乱之后,经学失传,遂以阐明《易》理,教授生徒为己任,并取斋名为“勉庵”,以明其志。 【汤学尹作品 ==>】 

  • 七擒略

    源见“七纵七擒”。指战胜对方使之心悦诚服的策略。唐 李白《书怀寄南陵常赞府》诗:“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检索七擒略 ==>】 古籍全文检索:七擒略     全站站内检索:七擒略

  • 光庙

    南宋皇帝赵惇庙号光宗,宋人亦以“光庙”称光宗。 【检索光庙 ==>】 古籍全文检索:光庙     全站站内检索:光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