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俗称荞麦身子。达斡尔语音译。制法:将荞麦放锅里用水蒸沸后炕至八成干时推碾成米,再将米磨碎,筛下去的粉作饸饹(面条的一种),留在筛罗上的碎粒称“尼基”。用作与酸奶一起熬粘粥,拌以奶油和糖,成为达斡尔族喜爱的上等食物,也是腊八节的主食。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俗称荞麦身子。达斡尔语音译。制法:将荞麦放锅里用水蒸沸后炕至八成干时推碾成米,再将米磨碎,筛下去的粉作饸饹(面条的一种),留在筛罗上的碎粒称“尼基”。用作与酸奶一起熬粘粥,拌以奶油和糖,成为达斡尔族喜爱的上等食物,也是腊八节的主食。
官署名。元代置,隶崇祥总管府,秩从七品。掌大承华普庆寺颜料诸物出纳。原设诸物库、永积仓,天历二年(1329)合为财用所。设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检索永福财用所 ==>】 古籍全文检索:永福财用所 全站站内检索:永福财用所
一作曲先、苦先。即今新疆库车县。《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苦叉。
【生卒】:198-252字务伯,杜畿子。魏明帝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善论议,曾上疏皇帝,主张刺史不掌兵权,专理民政。后历官弘农、河东太守和幽州刺史等职,因擅自斩杀鲜卑小子一人,免官为民。著有《体论》八篇、《兴性论》一篇。【生卒】:197—252【介绍】:三国魏京兆杜陵人,字务伯。杜畿子。魏明帝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政有得失,常出正言。出为弘农太守,转赵相,以疾去官。复起为河东太
同“衙官屈宋”。清 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之三四:“馆中犹有李钦叔,屈 宋衙官总不胜。” 偏正 屈、宋,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和宋玉。屈原和宋玉只能做下属的衙官,听任差遣。意谓文章才华远远超过屈宋。语本《新唐书杜审言传》:“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
又名百尺楼、宣明楼、白菟楼。战国秦建,为成都城少城西门楼。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元和志》卷31成都县:“州城,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所筑。……城西南楼百有余尺,名张仪楼,临山瞰江,蜀中近望之佳处也。”《寰宇记》卷72华阳县:“阳城门, 李膺记:少城有九门,南面三门,最东曰阳城门,次西曰宣明门,蜀时张仪楼即宣明门楼也。重阁複道,跨阳城门,故左思赋云: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南史·始兴简王鉴传
并列 吮,吮吸;毫,毛笔尖。吮毫,用口咂毛笔尖,使之润湿。搦,握。管,代指笔。提起笔来用唇润湿笔尖。形容写作前的准备或写作时构思的动作与神态。宋严羽《乌乌歌》:“~赋《子虚》,不如快鞭跃的卢。”※搦,不读作lu。△多用于写作方面。→握管濡翰 怀铅吮墨磨墨濡毫
【生卒】:500—532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荣宗。尔朱荣从弟。随尔朱荣转战。孝庄帝即位,特除侍中、领军将军,封乐平郡开国公,累授车骑将军兼领军,兼尚书右仆射。元颢起兵,世隆以前军都督镇虎牢,惧而遁还,孝庄帝仓卒北巡。还宫,除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孝庄
即“安答”(902页)。
金贞祐三年(1215)改繁畤县置,属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三里南关村。元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繁峙县。 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繁畤县置,治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南南关。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繁峙县等地。明洪武初复降为繁峙县。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媒氏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司媒中士以佐之。隋开皇元年(581)罢。 【检索司媒上士 ==>】 古籍全文检索:司媒上士 全站站内检索:司媒上士